第12版:文化采风

水光潋滟晴方好

——我在《苏堤春晓》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化用

田沁鑫(口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03日   第 12 版)

《苏堤春晓》剧照

由我编剧、导演的话剧《苏堤春晓》,以苏轼两次赴任杭州为主线,串联起他一生的传奇经历,重点表现苏轼“初心如是,老亦如此”的济世情怀,刻画他作为“北宋公务员”,两任杭州地方官,修六井、治理运河、疏浚西湖、建造苏堤,护佑百姓福祉的故事。

苏东坡才华横溢、胸怀锦绣,有济世之志。一生坎坷,却能做到超然物外、旷达释然。他写的《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这种格局情怀打动了我,激发了我的灵感,创造出话剧《苏堤春晓》众多诗意场面。通过苏东坡的故事,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艺术的可贵。

这部戏让观众在走进剧院后了解苏轼的生平际遇和美文。距离正式排练一个月的时候,我决心将之前写好的第三稿剧本推翻重写。这个决定需要勇气,也需要经验,因为要让观众了解苏轼多个侧面:他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浓情美文,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狡黠智慧,亦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觉悟,和“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苏轼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有千余首诗词传世。他道德高尚,热爱生活、能力非凡。作为北宋官员,他施仁政,帮民富,政绩卓越,一生在20多地执政为官。苏轼有智慧,他可以在逆境中超然物外、达观自我;他在生活里气质旷逸、闲适优雅,他可以从容不迫地处事,也可以诙谐天然地做人。将苏轼这般千载历史人物入戏,需要晚生后辈致敬对待。于是,我重塑结构,剧情大开大合、情节亦悲亦喜、气质亦庄亦谐,嬉笑怒骂皆文章。经过与另外一位编剧张昆鹏熬夜加班,终于让演员们在建组时拿到了完整剧本。

苏轼的文学精神影响着剧组,年轻演员把这段排练演出时光称之为“与苏东坡一起工作的日子”,每个人多少会背诵一些苏东坡的诗文。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辛柏青扮演苏东坡,他演过李白、王阳明,被网友称作“天选古人”,他愿意演绎苏轼,也想迎接挑战。接受采访时他说:我有抒情和诗性的一面,但是作为苏东坡的豪情和洒脱,我还要多学习。

北京合成第一天,辛柏青早早到剧场装扮好要上台。我却让他走下台,坐在观众席第八排,让他看到观众视角中的舞台。那天他看了一下午的合成,晚上,他一上台,我知道他懂了。在戏剧表演上,我和演员们一起探索“中国式演剧观”中传递给观众的“写意审美和形象魅力”,尝试“表现美学”气质的中国式表演,和“跳进跳出、似非而是”的灵活的表演体验。

在舞台美术方面,我们注重凸显宋代美学气质,用现代框架结构把宋代漆板艺术和宋画组装起来,形成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主创艺术家和优秀演员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了具体实践。

戏剧是为人民的,好戏需要一种精神光芒,需要与观众同频共振,需要通透的情感表达,我们的创作态度和戏剧所表达的文化品格,一定要占据在高位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就是我们为何倾尽全力去不断打磨作品的原因。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以“科技+艺术”融合发展的话剧艺术指明了方向。中国国家话剧院在话剧《苏堤春晓》首演当日,联动6个城市,以“第二现场”方式,提供4K直播、云平台分发、终端播控等超高清技术服务,采用“多机位、多景别、多角度”的高清影像,实时分发到上海等6个城市的指定剧场,6城联动进行直播收看,率先开创国有文艺院团数字演艺新业态。话剧《苏堤春晓》首演当天,6城一票难求,创造了9场6城演出全部售罄的票房佳绩,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部剧是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积极践行“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履职行为和创新履职实践。今后,我们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精神,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杨雪整理)

2024-06-03 田沁鑫(口述) ——我在《苏堤春晓》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化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862.html 1 水光潋滟晴方好 62,8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