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融入血脉、刻进基因、坚如磐石。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要求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要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广西民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今年初,自治区召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动员部署会暨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印发示范区建设《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和任务分工表,示范区建设系列工作全面铺开。示范区建设开局之年,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简称“五个家园”)成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目标和一致行动。
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来,广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办系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活动,赋予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新活力与更深层次意义。举行2024年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由此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承办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声乐艺术。全区各地加量升级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新亮点推动旅游市场“热”起来,借助360度VR虚拟游览、5G慢直播等智慧手段,实现足不出户,云游广西全区200多个景区。据悉,“三月三”假期期间,广西全区接待国内游客2353.91万人次,同比增长25.9%;实现旅游收入约205.42亿元,同比增长37.5%。
广西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的保护与管理,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提供重要实物支撑,桂林甑皮岩、合浦汉墓群与汉城、靖江王府及王陵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公布南宁顶蛳山遗址等4处为首批广西考古遗址公园。同时,广西着重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70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壮族霜降节”“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三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于2023年7月入选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成包括非遗展示中心、传习基地、非遗工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415个。
广西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2024年4月,广西举办“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守住守好祖国‘南大门’”2024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展览;“曼行国道·219”活动在防城港东兴市启动,沿着219国道,深入防城港、崇左、百色3个边境市,以全媒体的形式,展示沿边各族儿女守边兴边的感人故事;举办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频培训班、全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师资研讨班,加强宣传教育的全面性、针对性;启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桂姐姐”巡回大宣讲,引导全区各族妇女和广大家庭以家庭为阵地,以家教为载体,以家风为纽带,积极参与到示范区建设中。
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变为凝心聚力共建幸福家园的过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高水平开放,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柳州螺蛳粉,创造了“小米粉大产业”的柳州惊奇。“柳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作为‘网红美食’的螺蛳粉,不仅承载着各民族文化记忆,更见证着各族同胞共同追梦、共同参与、共同致富的创业历程。”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会长唐机文说。如今,柳州各族群众围绕螺蛳粉产业链,以村镇为单位建设养螺基地,配套建设酸笋、酸豆角、腐竹、米粉等螺蛳粉原材料加工基地,带动了7万名各族群众持续增收。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69.9亿元,增长11.5%,年寄递量突破1亿件;螺蛳粉出口值突破1.01亿元。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日子越过越红火。2023年9月,时速350公里的贵南高铁开通运营,“拐了一个弯”进入毛南山乡,环江正式融入南宁、贵阳1小时经济圈,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立足“边”的优势,做实“边”的文章。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的部署,持续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发展日新月异,边民生活越来越好。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首批建设试点,全力把该合作区打造成为沿边产业合作发展新高地。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东兴口岸(一桥)每日出入境客流近2.5万人次,单日入境旅游团数多达210余个,近3000人次;徒步通过中越友谊大桥,乘坐摆渡车来往东兴口岸(二桥)的旅客持续不断。
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把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贯彻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等全过程,广泛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优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全面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交流合作,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在广西,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早已成为常态,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超163万户,“十口之家、情融五族”成为各族群众团结交融的写照。
“在我们家,每个人都懂两门以上的民族语言。”家住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龙甸村的侯光祖说,其一家四世同堂,分别属于壮、苗、侗、瑶、汉5个民族。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的村民何明星,自己是壮族,妻子仫佬族,儿媳妇汉族,餐桌上融合了几个民族的口味,有壮族的糍粑、粽子,也有仫佬族的冷食、白汆;一家3个民族6口人,互相尊重民族习惯,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演绎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佳话。
广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广西优化提升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各族人民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
今年春节前,广西“小砂糖橘”到东北,“小东北虎”“小冻梨”到广西,一场跨越数千公里的南北民族大联欢在这个冬天上演,生动展现了广西“团结基因”,全面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大交融。
广西各地还建立3000多个“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南宁市隆安县震东社区是广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规模最大的集中安置区,居住着10个民族近5900户搬迁群众。社区成立就业服务站,创新开展“小梁送工”灵活就业模式,实现“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为居民提供就业服务,社区目前合作的农业基地和企业每天平均提供200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天务工收入100元至300元不等。
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高标准打造壮美广西生态品牌
从享誉世界的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到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圣堂山;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的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到世界著名长寿之乡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从花团锦簇的绿城南宁,到碧水悠悠的工业重镇柳州,再到红树林郁郁葱葱的防城港……如今的广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绚美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秀美山水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成为八方宾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广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文为媒、以旅促融,高质量创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高标准打造壮美广西生态品牌,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柳州水质全国一流,一年四季都很美。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柳州市名列全国第一,连续四年位居榜首。近年来,柳州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全民共治,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守护碧水清流。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长寿之乡”。该县依托森林资源、瑶族文化和瑶医药资源,打造“世界瑶都 康养金秀”品牌。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大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相珍兰带领各族村民,大胆探索创新,带头拿出自己家的老房和土地,以合作的形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民宿项目投入运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收13万元。到2023年,大岭村已有20家民宿、220间客房,年接待游客量1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800多万元。
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
近年来,广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不断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广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南宁、防城港、钦州、百色、崇左等5个设区市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验收,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等三地经验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基层治理创新是平安建设的活力之源。桂林市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定期收集各族群众诉求,逐一分析研判,逐项解决落实,做到小事马上办、大事重点办、难事协商办,打开了为民服务的新通道。该服务中心推举7名热心公益的群众担任市内各城区的公益网格长,与社区干部密切配合,建立了共听民意、共访民情、共商民事、共解民忧的联合管理模式。此外,服务中心还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派驻公益律师提供免费咨询,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2022年1月,自治区政协发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倡议书》以来,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响应号召、担当作为,以高质量人民政协协商议政服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争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模范。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深入基层和界别群众开展宣讲3600多场(次),42.5万多名各族干部群众参与,更好凝聚各界共识。桂林市政协委员、七星区政协主席刘琴联合民进桂林市委会在社区创建了首个以民族团结工作为重点的“基层政协工作站”和“七星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多名委员进站,通过三方共建把人心聚得更紧。
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佳话,谱写着祖国南疆各族群众勠力同心建设“五个家园”的锦绣篇章。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