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志民)世界环境日期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主办“2024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活动对恢复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加深社会公众对水电工程环保工作的认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介绍,我国水电开发技术成熟、能源清洁高效,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多年来,我国水电开发以“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为指导思想,水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水电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环保投入占比逐渐升级,流域综合监测水平不断提升,栖息地保护、增殖放流、过鱼通道、分层取水、人工鱼巢等保护措施逐步落实,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四川裂腹鱼、岩原鲤、长薄鳅等珍稀保护和土著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践行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据了解,近几年水电行业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成果瞩目,水生态保护关键技术不断迭代进步,生态调度、鱼类栖息地保护、河流连通性恢复及鱼类增殖放流等传统难题陆续被攻克。特别是在鱼类增殖放流方面,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圆口铜鱼等保护鱼类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上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次活动遵循依法依规、科学放流原则,按照水电环评文件要求,全年计划在长江、黄河、金沙江、雅砻江、松花江、大渡河等我国主要水电基地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放流鱼类包括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3种国家一级保护鱼类,圆口铜鱼、长薄鳅、后背鲈鲤、尖裸鲤、金沙鲈鲤等20种国家二级保护鱼类,43种流域特有鱼类,18种重要经济鱼类,开幕式当日放流559万尾,其他活动时段计划放流1113万尾,全年计划放流1672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