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方政协

福建省政协——

非遗光彩跨山越海扑面而来

本报记者 王惠兵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08日   第 05 版)

初夏时节,走进八闽大地,“跨山越海”的非遗光彩扑面而来。

——循着一曲闽南童谣,跨进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第一道大“谯门”,照见了古街区的昔日荣光;

——耳听小锤敲过数千年,悬丝飘舞、恣意张扬的闽东宁德中华一绝“线”牵世代,霍童线狮传入寻常百姓家;

——闻见“人间第一香”,福州茉莉花茶成了风靡世界的“中国春天的味道”,见证了2000多年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时至今日,作为非遗资源大省,八闽可见、可触、可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育于所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福建人民手中。截至2023年,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145项、省级非遗705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名录(名册)项目9项。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文化,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福建省政协近年来持续聚焦“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福建戏曲艺术”“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主题,从实地走访调研,到现场座谈交流,再到对口协商会议,助推全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系于传承创新。今年初,福建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福州召开。如何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如何建立更为系统的保护体系?如何使非遗更加适应新时代……福建省政协委员纷纷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期待能够推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常年致力于非遗研究传播的林建军委员是一名木雕手艺人,也是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非遗走出去,不单单要加强顶层设计与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还要持续推动打造联通内外、贯通城乡的产供销一体化交流交易平台,实现文化和流通产品深度融合。”他说。

被人称为“铁石绣娘”的省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惠和影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亚华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默默扎根在乡间的非遗传承人,并以非遗为纽带,让两岸非遗传承人常态化交流,推动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民族走向世界。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应涵养起更深厚的中国自信。”不少委员还提出,对文脉要有“珍爱之心”,加强整体性、系统性、机制性保护,进而努力构建全省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同时,要进一步盘活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密切闽台文化交流,加强文化遗产对外宣传展示,实现活化利用、活态传承,让历史遗存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

“回望历史,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非遗正是蕴涵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始能量。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我们要多谋传承传统技艺之道,多议融汇时代元素之举,多建技艺交流合作之制,让更多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省政协主席滕佳材的话令人久久回味。

2024-06-08 本报记者 王惠兵 福建省政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123.html 1 非遗光彩跨山越海扑面而来 63,1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