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郑和:

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人才”的支撑作用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3 版)

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和价值体现平台,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为此,建议:

一、展开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前瞻性研究与设计。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预测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素质需求,分析世界人才培养格局及发展趋势,前瞻设计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发展格局、发展投入、发展路径、发展成效评估等进行创新研究。加强未来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特点规律。

二、持续优化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结构布局。加强高等教育与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对接协调,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分布,优化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等教育院校比例,下大力加强应用型、职业技能型院校建设,形成既有重点又互补、衔接、均衡的高等教育体系。

三、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坚持高等教育要学科专业规划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相统一。学科专业建设应瞄准科技发展最前沿,预测科技创新新动向,跟踪科技发展新端倪,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在发展特色优势、适应科技前沿探索发展,推进理技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专业交叉融合、研究型与应用型融合,淘汰老旧学科专业,推进院校类型、专业设置适时转型等方面,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规划安排、环境和条件支撑。

四、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丰富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突出教学实践性环节,推动教学方式由注重知识累积向培塑知识能力型、研究创新型、实践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调整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水平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调整优化院校、学科、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尊重教学规律,实施分类评估,形成科学精准的评价机制。

五、健全教学、科研、人才融合的体制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进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建立开放育人环境,搭建共享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联合。健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及收益合理分配等政策制度,鼓励高等院校组织和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在科研实践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活力,推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能力。

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从政策制度上、计划安排上、保障投入上鼓励高等院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吸引更多国际留学生来华留学,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搭建各类型国际交流平台,更积极安排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和活动,更有效宣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和理论研究成果。

2024-06-12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郑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217.html 1 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人才”的支撑作用 63,21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