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携手育人 协同共建

——全国政协“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委员视察侧记

本报记者 徐金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3日   第 01 版)

体验式教学随处可见、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有序推进、公益性课外实践广泛开展、创新实践基地遍地开花……广东省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正在绘写新图景、构建新格局。

这是一种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互相支持的新型教育模式,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明确了各方育人责任和相互协同机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也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今年5月下旬,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教育事业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论述,围绕“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主题赴广东珠海、东莞、惠州、深圳等地,进校园、看企业、入社区、访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广东省相关工作情况,坚持以高水平建言助力协同育人。

■ 快乐校园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课堂,也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视察过程中,委员们欣喜地看到,广东省各级各类学校注重思政教育,充分利用特色优势,链接家庭与社会,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上迭出“实招”。

5月27日,当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走进珠海华发容闳幼儿园图书室时,眼前呈现的是这样一幕——午后的阳光洒进教室,窗边,几个小脑袋随着老师的故事声左摇右晃,清脆的笑声不时传出窗外。图书室的另一侧,正在整理书籍的义工——学生家长们,嘴角也跟着上扬。

那一刻,“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视察主题瞬间变得形象而具体,学前教育扎实而有效。

这一幕,只是温情的序曲。

在珠海市金湾区四季学校,校长张浩没有着急介绍学校情况,而是先请视察团通过视频节目倾听了一段来自一只流浪小狗的“独白”。去年,这只小狗遭遇一场车祸,被学校师生救下,他们不仅给它治疗,还给它在校园安了家。一个月后,仅有三条腿的小狗站了起来,恢复了自由奔跑!

“学生们给小狗起了可爱的名字——‘哈哈’。‘哈哈’的重生之路,是一堂生动形象的生命教育奉献爱心课程,孩子们从这堂课上懂得了要珍惜生命和爱护动物的自觉,更被小狗的乐观向上、勇毅坚强所感染。”张浩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育要以德树人,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这种观念不仅要贯穿在课堂上,更要潜移默化地浸润在课堂外、生活中和自然里。

“为此,我们和当地党委、政府合作,利用周边田野,创办了校家社三维教育农场——幸福农场。你们看,这就是学生的自然大课堂!”顺着张浩手指的方向,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映入眼帘,“每到周末,学校都会组织家长和孩子一同来农场进行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农田劳作的甘苦,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也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在珠海市金湾区虹晖小学,面对校内随迁子女多的特点,校长李彩芳把教育理念聚焦在帮助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上:既教家长如何识别和疏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也教家长怎样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我们带头开展家访,畅通和家长的交流渠道,并针对家庭教育的普遍性问题,量身定制答疑视频,开设教师访谈、社会人士访谈等各类课程。”李彩芳介绍,学校构建了科学评价体系,将学生、教师、家长纳入体系之中,“每次家长来开家长会,最激动的就是能得到肯定孩子成绩和家庭工作的二维码。来自学校的正向激励和评价,可以有效引导家庭教育的开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不能唯分数、唯升学,而是要立足长远、着眼未来,让孩子们感知生活、关注社会,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中山大学深圳附属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罗灿向视察团介绍,在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同时,学校也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组织学生走进医院、军营、实验室等,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国情民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视察团一路上的见闻,让同样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颇为动容。她说:“每所学校都独具特色,又在协同育人理念和方向上保持一致。这些学校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体验式、情景式教学,拉近了孩子和家庭、社会的距离,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幸福家庭是孩子的梦想乐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近年来,广东省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氛围日益浓厚,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也日渐深刻。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

“我逐渐明白,支撑孩子快乐成长的是健康的身体和能量充沛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的责任是滋养孩子成长,而不是靠贩卖焦虑和高压逼迫孩子们长大。”在专题座谈会上,深圳市布心小学的学生家长陈丽认识深刻。

起初,陈丽也曾为家庭教育犯难: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孩子成长环境、学习内容等巨大变化,“怎么规范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辅助学习”“怎么选择有价值的兴趣班”等问题都曾让她苦恼不已。

深圳市罗湖区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陈丽从各种忙乱中“解脱”出来。几年前,罗湖区就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专门开设了父母夜校。陈丽也随之转换思路、加强学习,转变为“种子家长”,成为家长讲师团的一员。

“如今,罗湖区的家长讲师已有200多名,部分讲师团已走出深圳、走向全国分享经验。”陈丽说,最令她感动的是自己培养出两个自信乐观的孩子。“他们夸我是‘满分妈妈’,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家长不应该成为孩子人生的监视器,而应是他们的充电桩,家庭是孩子的幸福乐园。”

在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学生家长也有一个响亮的标签——“梦想合伙人”!作为合伙人,家长志愿者深度参与学生管理等校园工作日常,并创新推出了义工“爸爸团”。

“来自各行各业的‘酷爸’们充分发挥户外运动、文体活动的育人优势,以‘老师’的身份登上三尺讲台,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场特别的课程体验。”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育才中学校长姚晓岚介绍,“‘爸爸团’项目最近还荣获2024年广东省校家社协同育人品牌项目。”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家长要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就要协同学校教育,重视生活教育,引导孩子体验社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感慨道。

视察团还发现,随着家庭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广东家长同学校、社会“同向而行”、深度联动,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护航队”日渐紧密强大。

■和谐社会为孩子撑起爱的星空

社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践场,是对人一生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教育,也是实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

视察团前往博罗县观音阁镇的路上,听说镇上有不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呵护、陪伴和教育,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开始忧心忡忡。

可汽车刚驶进镇里,赵长龙悬着的心立刻就放了下来,孩子们满脸洋溢的灿烂笑容给他吃下了“定心丸”。

观音阁镇副镇长彭秀君介绍:“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我们积极推动健全校家社密切协同的育人机制,强化了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建设,开展了‘点亮星空行动’,统筹联动包括各村(居)委会、社会爱心人士等在内的各方力量参与到协同教育中,可喜的变化也在渐渐发生。”

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女孩丽丽(化名)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她曾经因为性格孤僻被老师们注意到。彭秀君说,“我们时常对丽丽进行家访,还为她报了军事夏令营。经过夏令营的锻炼,孩子变得开朗不少,我们办心理讲座时,她还主动举手发言,平时也变得爱笑,愿意与人交流了。”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也主动加入协同育人的“护航队”之中。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采用“数字支教”的方式,将优秀的教育资源“送”到孩子身边。

“我们在平台上发动志愿者通过数字课堂为孩子们远程讲授美术课,教他们画画、培养艺术修养。如今,我们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已经将数字支教覆盖了1000多所山区学校!”公司副总裁刘勇告诉记者。

视察团还了解到,近年来,深圳市区两级政府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大力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积累了一批典型范例:福田区打造了“春晖”家长学校品牌;罗湖区率先成立区级家委会,探索“校家社政”协同育人模式;光明区打造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社区学校“三校一体”的示范性社区教育新模式,获评教育部“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一路视察所见,委员们认为:广东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扎实开展,已初步建立起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长尽责、社会支持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视察中,委员们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开展了深入交流,就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和改进措施。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如今,广东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主体协同发力的良好教育生态已初具雏形,合力共育的理念和实践正逐步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向,用负责态度、务实实践和创新探索,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爱的星空、插上远行的翅膀,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铺就了光明的路径。

2024-06-13 本报记者 徐金玉 ——全国政协“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委员视察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298.html 1 携手育人 协同共建 63,2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