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观察

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解艳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7日   第 04 版)

“对于老百姓来说,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护是最主要的痛点。”近日,北京市政协围绕“提高养老服务针对性,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召开协商议政会。对于会上政协委员们关于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模式及人才培养的发言,笔者深有体会,也深感共鸣,由此也对大家目前面临和即将面临的养老问题有一些切身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父亲身患重病,住院已经数月有余,期间兄弟姐妹轮流照护。尽管如此,因为各自有工作,需要医院单位两头跑,每天都疲于奔命。大家深深地感受到,照顾老人尤其是患病老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实在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院期间,笔者看到,很多家庭是一位老人病倒,惊动全家老小:大到治疗费用,小到订餐、喂食,甚至大小便的照顾和心理安抚,都需要精细地安排。在病房,一些家属因为长期照顾病人,身体不堪重负,有些家庭虽然请了护工帮忙,但护工的专业程度千差万别,很多干了不到三五天,就被辞退。而一些水平高的专业护工,即使支付高薪也很难抢到。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这意味着10年后,我国极有可能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对于少子女或者没有子女的家庭来说,养老是一个迫切需要提上日程的问题。

在北京市政协议政会上,很多政协委员提到,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互联网+医养”融合服务,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当前,加快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和普及速度,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从健康监测、养老监护等新产品,到远程智慧医养结合等新服务,智慧养老正快速发展。但老年人照护的精细化产品并不多,或者因各种原因尚未普及。比如,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守护失能老人的尊严。但目前智能机器人因费用较高,普及存在困难。为此,一方面需要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积极开发智能化终端产品,推动智能终端持续优化升级,用科技手段解决养老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对亟须相关科技养老产品的家庭给予适当补贴。

科学整合医疗资源也势在必行。年轻的养老服务人才缺失,让养老这一“朝阳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迫切需要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医护人员流动机制,统筹养老护理人才的管理。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以及医疗康复的实际需求,鼓励各类养老机构可以与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等事宜,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即加快养老护工人才培养。当前,护士和护工的职责分工明确,护士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护工提供生活护理服务。能同时提供生活、医疗、康复和心理等各类型养老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则属凤毛麟角。为此,一方面需要相关院校扩大招生,另一方面也要支持高校和职业学院增设养老服务相关学科,提供学费补贴,给予应届毕业生入职奖励,从而加快人才专业化、体系化培养,增强从事养老职业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养老关乎每个家庭每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相信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加持,制度和政策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会过上更加健康、更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2024-06-17 解艳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481.html 1 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63,48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