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经济

让“信息时代的石油”焕发新的价值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言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本报记者 李元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7日   第 09 版)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围绕印刷电路板和芯片加工产业,重点建设数字经济5G产业基地和园区,引入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项目、企业和科研平台,培育数字经济关联企业60余家,逐步完善了从基础材料、配套器件、关联芯片到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的产业链,不断以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朱海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底座不断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速,数字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亿万民众畅享“数智红利”。

作为数字经济大国,如何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体系建设,以更好顺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更好适应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安全需要,成为信息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答题”。围绕如何“答题”,来自相关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挖掘数据潜能筑牢数据安全体系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1个ZB等于10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22.44%。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位。

“2023年数字中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可以看到数据总量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给出这样一组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能达到163ZB。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邓中翰接着说,如果是我们按照单个10TB的硬盘来算,那么需要16.3万亿个硬盘才能承载这些数据。“但在产生这么多数据的同时,实际的数据使用效率并不高。据相关的一些分析,企业数据的使用率低于1/3,另外数据具有高度时效性,一年后的价值就贬损了98%。”邓中翰在调研和实践中发现了上述情况。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给天量的沉睡数据带来了机会。”邓中翰分享了这样一则案例:美国一家叫Photobucket图像托管网站在鼎盛时期拥有7000万用户,现在只有约200万人仍在使用,几乎沦落到关闭的边缘。但SORA等大模型的兴起让该网站迎来曙光——这家网站正与多家科技公司进行谈判,授权将Photobucket网站上的130亿张照片和视频用于多模态大模型的训练,估计将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随着面向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的兴起,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大量专业、高质量数据将从沉睡状态被唤醒,焕发出新的价值。”邓中翰补充道。

“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虽然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拓展了空间,但仍需注意网络安全风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提醒,数据安全是保障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提升安全的技术保障水平,在数据要素流通各环节交叉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建设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发展可信的数据空间,为数据要素流动安全合规提供技术支撑。“要以高水平的开放积极应对,进一步加强数据流动的安全风险评估,强化数据跨境流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的能力。”吴建平建议。

如何筑牢数据安全体系?邓中翰提出,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在确定涉及隐私和敏感信息范围的基础上,对包括视频等在内的数据进行脱敏以避免敏感信息在大模型训练过程中泄露。深化对同态加密等技术的研究,使之能与大模型训练进行结合。同时,探索可信执行环境在大模型训练领域的应用。

▶▶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先取豆磨豆,再焖蒸冲泡,递给观众一杯咖啡后,还能清洗杯子——这一系列的手冲咖啡制作流程,全由一个双臂六轴机器人完成。“这个机器人身上集合了网络、算力和AI等领域最新技术,基于数据沉淀和智能算法,它还开发出了多模态大模型等能力,能满足娱乐互动、家务协助、家庭陪护等需要。”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中国移动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算力、人工智能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这样理解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为什么这么说?在杨杰看来,当前,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呈现出高质量供给、高效率流通、高水平利用、高可靠安全的发展趋势。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以数据流引领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确保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就算力而言,杨杰表示,算力作为新基础能源,呈现出多元泛在、智能敏捷、丰富易用、安全可信、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提供丰富多样、无处不在的算力服务,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如,中国移动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开创性提出算力网络理念,建设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智为引擎,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算力网络。“当前,中国移动正在加快完善算网基础设施体系、关键技术体系、产品服务体系,优化全国性智算中心和边缘智算节点布局,全网智算规模达到17EFLOPS(FP16),同时依托算网大脑,推动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按需调度’的社会服务。”杨杰补充道。

“当前,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呈现出技术发展快、参与主体多、落地应用广等特点,未来将向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四大智能’体系化融合演进,加速在垂直领域、重点场景落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锻造强劲引擎。”展望未来,杨杰表示,高质量数据、高性能算力、高水平算法的系统集成、融合创新,加速经济社会发展从“+AI”向“AI+”迈进。同时中国移动期待社会各界携手并进,推动数字技术协同创新运用,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容提速,打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堵点,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服务、数字文化打造、数字社会构建和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这相当于1000多万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量。今年,预计我国数据生产量增长将超过25%。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曾毅看来,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石油”,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他说,激活数据价值是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关键一环”。一方面,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创造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数据要素与土地、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创新融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竞争力重塑。

曾毅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电子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落实“数据要素×”行动,聚焦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在用好数据资源、激活数据价值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为破解数据流通和安全的“零和困境”,围绕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和认知分析五大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定义了“数据元件”,构建了“3+3+N”产品谱系,开发了“数据金库”“数据要素加工交易中心”“智能政务一体化平台”三个基础产品,以及“面向政府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平台”“安全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情报分析与智能决策平台”三大应用产品,形成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系统等N个辅助产品。这些产品已在5个城市和多个重点行业得到应用。

如何在推进数据治理和产业化发展实践中,用好数据资源、激活数据价值、发挥好我国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曾毅表示,数据治理是前沿领域,社会各界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在数据确权、交易流通、安全治理等方面仍缺乏基础理论支撑。

为此,曾毅建议需要落实“四个必须”:一是必须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深化数据治理机理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融入全球的数据治理理论体系。二是必须坚持安全为先。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将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特别是筑牢自主安全先进的计算底座,不能“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三是必须坚持需求牵引。要用好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政务、智能制造、金融等领域尽快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四是必须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要以“数据要素×”行动为契机,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数商”和专业机构,促进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发展,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据产业体系。

2024-06-17 本报记者 李元丽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言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502.html 1 让“信息时代的石油”焕发新的价值 63,50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