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民族宗教

当历史照进现实 新疆未来更美好

——从“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发言看喀什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奚冬琪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0日   第 08 版)

武勇 摄

新石器时代石磨盘

制作新疆传统乐器

令治清 摄

6月12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和喀什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旨在以考古、历史领域的国际交流,推动新疆历史人文的多元一体研究,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论坛上,8位中外专家围绕“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并以“新疆考古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疆考古与中华文明的多元通和”“西域丝路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以及“新疆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为议题展开4场圆桌论坛。作为论坛举办地的喀什,其历史与当下,正为这些议题写下了现实的注脚,并证明新疆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就多元一体中华文化

“这件新时代的马鞍形石磨盘,出土于喀什疏附县乌帕尔乡,是先民用来研磨粮食的。而类似的石磨盘在我国山西下川文化遗址、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这反映了很早以前喀什地区与中原地区就有文化交流。”

“这是‘明约路碑’,碑文中记载了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率领清军将士以及本地的各族百姓一起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历史,实证了各族人民始终团结一心,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而斗争的史实。”

……

在喀什博物馆喀什历史文物陈列厅,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吸引游客们在反映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展品前流连驻足。“能够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新疆各族人民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大家生活在这里非常和谐幸福。”一位四川游客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一场展览,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一件文物,就是一面镜子。从喀什博物馆的展品中可以看出,喀什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荟萃,多民族、多种宗教并存之地。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明。

正如参加此次论坛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艾力·吾甫尔所言:在中华文明怀抱中孕育的新疆各民族文化,同中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包容互鉴,深度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与中原文化一起共同铸就了多元一体、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热米娜·肖凯提认为,中原文化和新疆各民族文化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

“这是喀什市区内最早的古遗址,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见证。班超在此处驻守17年期间,团结和依靠西域各民族,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而西域各民族也与中原诸民族往来密切,形成了血浓于水、休戚与共的关系。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在喀什的盘橐城遗址公园,回族讲解员马晓丽每天都要给游客讲述东汉名将班超驻守此处,荡平匈奴势力、安定西域的故事。自19岁来到这里工作,如今已经讲解了28年的马晓丽说,遗址公园里的班超塑像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而自己则在一次次解说中更加深刻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意义。

生活中,马晓丽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维吾尔族名字——布热比娅,汉语意为“天天开的花”。“我老家在陕西,但因为从小就上维吾尔族学生比较多的学校,和各民族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所以学校的老师就给爱笑的我起了这个名字。我的丈夫也是维吾尔族。”马晓丽说,正是因为自己会说普通话和维语,所以一毕业就被选中来遗址公园担任讲解工作。“我自己的经历就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例子,加上我每天讲解班超的故事,所以更是从内心深处认同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

“正是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才形成了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西北大学社会科学名家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厉声说,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共同构成了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至今的条件。要把这些传承下来,为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交流从未间断

几个世纪以来,中亚和中国一直是亚洲和欧洲之间贸易、经济、文化和智力交流的重要枢纽,是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此,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当代历史和国际研究系主任、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教授米尔左吉德·拉希莫夫认为,新疆在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和现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文明互鉴的独特桥梁作用。同时,中国和中亚其他各个国家作为当代文明史的重要参与者,与全球化进程紧密相连。而当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这种跨区域和全球伙伴关系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典型例证。

“按照新疆的生态和地理环境来说,这里是没有蟒蛇这种动物的。但为什么很多新疆传统民族乐器在制作时都会用到蟒蛇皮呢?这正说明了新疆作为曾经的‘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自古就和多个地区有贸易交流和文化往来,且这种往来已经深深渗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和经济生产中。”在位于喀什疏附县吾库萨克镇的民族乐器村里,讲解员热则耶·艾尔肯指着墙上悬挂的各种乐器讲述着喀什作为“丝路明珠”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如今,这座有着150多年乐器制作历史的村庄,生产制作的乐器有27大类、5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新疆所有的传统民族乐器。近年来,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和广东省的援助下,村里建设了民族乐器制作和民族乐器博物馆等场所,目前已带动全村273户500余村民人均增收上千元。在助力致富的同时,也让民族乐器从家庭式作坊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旅游景区。

“以前在家里做乐器,地方小不方便。现在制作工坊里做乐器,不仅环境宽敞明亮,而且还能随时给游客演示讲解,最关键的是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专门负责乐器装饰制作的玉苏甫江·居麦说,自己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爷爷、哥哥学习传统乐器制作,之前从没想过这些乐器可以卖到全国各地甚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是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才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传统的文化通过“一带一路”延续,现代经济同样通过“一带一路”延伸。

作为张骞出使西域时的重要站点,喀什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特殊地缘优势的喀什地区,更是加快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枢纽建设,不断提升喀什服务国家对外贸易的能力。

在喀什综合保税区入口,一辆辆满载汽车、空调、百货的运输车正排队进场卸货;在保税区内的喀什综保国际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货场上,工作人员忙着往运输车上装布匹、地毯、轮胎、汽车配件等商品,与此同时报关人员开始履行海关手续,争取当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一早让这些车辆开往各个口岸,去往中亚各国。

在2014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喀什综合保税区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经济“紧密相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南疆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喀什综合保税区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着力打造面向中亚、南亚的物流分拨中心和加工制造中心。2023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496.5亿元,进入全国综合保税区排名的前30。

“喀什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集散地,是一个知名的‘大巴扎’。近年来,随着中吉乌三国共同推动铁路建设,喀什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强化。未来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大巴扎’,还将是一个制造业的中心、现代科技人才的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兼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达远认为,大型现代化项目的推进和实现,推动了新疆现代化的发展,有效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喀什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新疆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现代化的新疆,未来值得期待

当前的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天山南北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介绍,2023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5位,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最好的一年。

在喀什古城旅游景区,每天来到这里的游客数以万计。人们徜徉其中,不仅可以从各种传统手工业中感受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还可以在一间间咖啡店、旅拍馆中,体验“网红”经济带来的热闹与实效。但是可能很少有游客了解,十几年前,这座古城里还是危房林立、污水横流。

古城旅游讲解员苏热娅的家就在古城西片区。“我家世代居住在这里,这里是什么样子我可太清楚了。以前这里不叫古城,而被称为老城区。”苏热娅说,2010年老城区改造前,自己家是一幢两层高的土坯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杂物。“因为房子太破了,一到下雨天就漏,所以只能住在一层。”

老城改造项目启动后,相继完成了28个片区49083户、507万平方米的危旧房改造,以及核心区35.95公里的地下管道处理;完成4622套、24.03万平方米安置周转房建设,同步完善28个片区水、暖、电、气、路、环卫、绿化等内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保留传统民居风貌的原则,现在经过修缮的古城房屋外观还是土坯的模样,但里面构架都是钢筋水泥的,而且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我家现在是3层楼,一层开店,二三层住人。”苏热娅介绍,也正是因为住房条件改善,古城居民才有条件开民宿、发展旅游业。

2015年7月,喀什老城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看好家乡旅游产业发展的苏热娅报考大学时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并如愿在学成后回到喀什就业。“我家是做服装裁缝生意的,以前做衣服就是卖给老城居民,现在游客多了,很多人会专门找我们定制,收入比以前高了很多。”苏热娅说,自己的两个姐姐之前在北京、深圳学服装设计,这几年也回来打理家里的生意。融入了现代设计的传统民族服饰不仅可以卖给来这里的游客,还可以通过电商网络把服装卖到全国。

“如果不是老城改造,我们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作为每天在古城里行走的导游,苏热娅见证了这些年发生在这里的每一点变化。“以前城里开民宿的人家很少,所以价格很贵。现在开民宿的人越来越多了,价格公道,家家都能挣到钱。各种餐饮和手工艺店铺也越来越多了。”

作为新疆发展的一个缩影,喀什老城的变化让苏热娅一家变得富裕、幸福;而同样感受到新疆巨大发展变化的,还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多年前,柯马凯和家人曾到访新疆,而如今新疆的发展速度让柯马凯感到惊叹。“现在,喀什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柯马凯说,几十年来,新疆的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也曾多次到访新疆,当地的发展程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马克林认为,新疆目前正处于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繁荣的时代,并且正在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通过交流,我们对新疆的发展有了更为具体而完整的认识。”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强世功表示,新疆的历史丰富多彩,新疆的未来值得期待,新疆的发展必将为中国乃至整个周边地区的繁荣发展注入活力。

2024-06-20 本报记者 奚冬琪 ——从“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发言看喀什前世今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689.html 1 当历史照进现实 新疆未来更美好 63,6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