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版:聚焦

北京

大河一脉通九州

本报记者 包松娅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2日   第 06-07 版)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清代通政司副使王维珍乘船沿运河入京时曾赋诗感叹运河北首胜景。

6月13日,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畔,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艘满载采风团成员的船只再次顺风起航。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2024京杭对话“千年运河千里行”活动正式开启。当日下午,采风船只从大运河北京段出发,将南下赴扬州、杭州等城市,探寻运河沿线城市之变,感受传承千年运河文化的古今魅力。

时间回溯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北京将大运河文化带作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北京市政协更是紧紧围绕这项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进入新阶段。

多年来,推动大运河文化等古都文脉传承创新发展一直是北京市政协和委员们关注和建言的重点之一。去年按照北京市委确定的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北京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议政会,专门就“加强三个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组织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等深入协商议政。这已是北京市政协连续第7年持续关注包括大运河文化带在内的3条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

“实现大运河文化带非遗的可持续性发展,应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创建长效保护机制,促进非遗以多样化方式重新融入当代日常生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利慧解释道,比如充分用好“北京国际非遗周”平台,创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之路”主题旅游线路等,都可有效提高运河非遗的可见度和存续力。

如今北运河非遗传习所里挤满了“好学”的年轻人,成为城市里的新风尚。

除了运河非遗,委员们还共同聚焦“大运河博物馆”“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数据库”“规划建立京杭大运河国家公园”等多个主题上演了调研建言的“连续剧”。

为了古都文化焕发新韵,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在此基础上研究编制《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

2023年底,位于首都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馆,我国又添一座展示运河文化及其演变历史的博物馆,也为首都又增添了一个文化新地标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古迹遗址,更是守护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千年大运河为首都发展注入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而在发展与保护中贡献政协力量,也将是无论任何一个阶段中北京市政协以及委员们的共同担当。

2024-06-22 本报记者 包松娅 北京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799.html 1 大河一脉通九州 63,7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