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旅游业复苏的浪潮下,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澳门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日前,经评审,澳门特区当选为中国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并将在今年9月于日本举行的第15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获颁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城市牌匾。这一消息让澳门社会各界欢呼雀跃,几位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更是寄语澳门要善用这张“金名片”,深化国际市场宣传推广,提升知名度及旅游城市竞争力。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立法会议员何润生认为,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澳门深厚文化底蕴的肯定,更是对澳门未来文化发展的期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首个当选城市,澳门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5月中旬,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来澳门考察时明确指出澳门具有六大优势,其中一项就是‘具有中西文化荟萃的人文优势’。此次获誉正是这一优势的最好体现。”何润生说,澳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历史背景,未来澳门要继续深入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掘“澳门历史城区”的深厚底蕴。他建议通过定期举办“澳门历史城区文化节”,结合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向世界展示澳门的独特魅力。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例如加强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以至大型演艺场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增加文化活动的类型和数量,让市民更便捷地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同时,注重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
“澳门现有‘艺术节’‘国际音乐节’以及‘中葡文化周’等大型文化品牌活动广受欢迎,证明澳门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打造‘演艺之都’的发展方向。同时积极推动澳门的文化团队和文化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竞争。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会展商贸等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何润生表示。
全球各类“文化之都”当选城市一般通过集中展示本地区的文化亮点、文化遗产和文化活动等,吸引其他成员国的艺术家、文化机构前来交流合作,也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因此,旅游往往是“文化之都”的主要产业之一,并且由于与文化兼容性强,而成为城市文化交流主要产业载体。
“日前在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引领旅游强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作出重要指示并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澳门具有促进东亚文化交流互鉴的独特优势,此次获得‘东亚文化之都’殊荣,将有助于通过文旅、体育、博览会、国际会议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民间多层次交往、多领域交流、多维度互动,增进市民和旅客对东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事旅游产业的全国政协常委、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雅煌表示,未来,将依托大湾区资源推动旅游业“一程多站”式发展,发挥澳门归侨总会联系100多个国家侨团的“内引外联、远交近融”的优势作用,努力担当好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推动澳门文旅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为擦亮澳门“东亚文化之都”的新名片贡献侨界力量。
如何进一步激活文化资源,发扬城市文化品牌,赋能城市发展,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道理”,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区市政署副主席柯岚有着自己的思考。她表示,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特别是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澳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澳门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方式,讲好“澳门故事”,让外来游客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艰苦卓绝。此外,澳门历史文化资源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体现了澳门始终是国家历史大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澳门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真实写照。因此,要加强澳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联系和互动,讲好“大湾区故事”。这既是三地同根同源的重要见证,也是推动粤港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交流、提升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增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
“总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澳门应该充分发挥中西文化交融发展的独特优势,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注重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互相尊重,吸引世界各地的文化人士和游客前来参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柯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