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民族宗教

“抢救”二字始终激励我前行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参与抢救满族文化遗产小记

本报记者 李寅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7日   第 08 版)

近日,高佩璇(前排左二)邀请数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一行参访黑龙江大学,与该校学者围绕满族文化抢救开发研究项目开展交流。

2010年8月,在北京举行项目启动仪式时,高佩璇与出席活动的饶宗颐教授合影留念。

“项目最近有什么困难吗?”

“咱们的成果一定好好总结、展示,呼吁更多人关注!”

……

近日,在黑龙江大学校园里,两位挽手并肩的女士边走路,边亲切地交谈着。这两位亲密无间如老同事、又像小姐妹的,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意得集团董事局主席高佩璇与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她们正在谈论的,是一项让高佩璇远隔万水千山牵挂了14年、倾注心血14年的文化遗产抢救工作。

▶▶▶一则缘于“道听途说”的消息

高佩璇祖籍潮汕地区,是乘着祖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最早北上创业成功的港商。她的生意先是从汕头地区至珠三角起步,逐渐发展到东北地区。在与东北结缘的过程中,高佩璇越来越热爱这片土地。2010年,作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在一次参加省政协的考察活动中,一句“道听途说”引起了她的关注。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正在牡丹江考察。路上,省政协和牡丹江的领导提到一件事儿。他们讲,清朝初年沿着边关建起了13个将军府,都毁于战火或历史变迁,唯有一个将军府留下了大量的满语史料,而且是从国外流转回来的,总共有60吨之多。但遗憾的是,现在满语濒临失传,会讲满语的人极少,更别说有能力承接如此浩大翻译工程的人了。这些重要的史料就堆积在档案馆中,成为‘废品’。”再次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高佩璇依然唏嘘不已。有幸和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交往,并深受其影响的高佩璇意识到,如果这是真的,那“绝对应该做点什么”。“虽然我不懂满族文化,但我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满语列为‘极度濒临灭绝’的语言,这些史料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更可能包含当时的边境划分、中央政权管辖、土地分配、农业经济、人口资源等重要历史信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难忘饶公的一只手、两个字

为了验证这个“道听途说”来的信息,高佩璇回到香港后着手上网查阅信息,也多方向黑龙江省相关部门核实。确认了信息的真实性后,高佩璇无法平静了。她向饶宗颐先生报告了此事,并表达自己希望“做点什么”的想法。时年九旬的饶公说出两个字——抢救!

“饶公举起一只手掌,弯曲了食指,伸直了另外四个指头。他说,汉满蒙回藏,缺一不可,满族文化断层,就不全了。”饶公形象的比喻更让高佩璇意识到,抢救研发这批史料的特殊意义。但她却也有些“心虚”:“我不懂满族文化,我也不认识专家,我该怎么办?也是饶公给我指路,让我先找研究专家,并亲自介绍了专门研究金史的美国华裔学者等担任顾问,又推荐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教授和郑炜明博士作为合作伙伴。”

有了专家的学术支持,高佩璇有了底气,她希望能在当地找到合适的研究机构具体承接此事。于是,她再次回到黑龙江,找到了时任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表达了自己希望赞助资金,并联络香港大学专家与国际上其他权威学者,启动这项抢救工作的想法。“他认真地听我说完后,说了一句话,‘你确定要做这件事?这可是没有回报的。’我说我对文化的付出,从来不讲回报。他说,好,我们就一起来想办法!”在孙尧的直接推动下,确定了由黑龙江大学承接这一工作。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政协领导同志和相关部门也积极伸出援手,大力支持、多方发力。很快,黑龙江大学和香港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确立该校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共同承担“满族文化抢救开发研究项目”,课题经费由高佩璇旗下香港意得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赞助。第一期经费总额为273万元,设12个子项目,其中文献类1个,语言类3个,文化类(包括旅游)7个,人才培养1个。“预计将做5期,甚至更多期数。只要需要,我们就一直做下去。”高佩璇说。

“当时我问时任学术牵头人,大约需要多少钱,他犹豫了一下说,几万元吧。我说这么多的史料,光整理得多长时间,几万元怎么够?让他们再大胆算算。感觉他咬紧牙关了,做出了一个50万元的(预算)给我。我知道他们是不好意思,可是60吨的史料,钱少了怎么支撑得起来?我告诉他们先按500万来做启动资金!”讲起这段插曲,高佩璇深深为黑龙江大学学者的淳朴、务实所感动。

▶▶▶一切都超过了预期

“迄今为止,您为这个学术项目共捐出多少资金?”

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高佩璇干脆地回复:“钱不值得一提,为满族文化的抢救工作作出实质性成果,花多少钱都值!”

“这是您今年第几次来黑龙江大学?您还记得这14年总共来了多少次吗?”

“今年是第三次来。总共来了多少次实在数不清了!”

……

听到这段对话,坐在一旁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蔡黄玲玲忍不住向记者“吐槽”:和高佩璇交往的近十年中,听她说得最多的就是“黑大(黑龙江大学)、黑大”。“她要不是实在忙不过来,估计每一个月都要从香港跑到黑大一趟。作为商人,我们都知道,这项工作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任何回报的事儿。但为了这件事儿,她是呕心沥血在所不惜。”

面对“闺蜜”的夸赞,高佩璇却笑着说:“是饶公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我。回过头再看,作为文化大家,他的站位之高、目光之远,是我们不能企及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支持,孙尧副省长的亲力亲为,黑龙江省政协上上下下推动,又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还有黑龙江大学历任领导以及始终坚持苦心研究的老师们,14年如一日辛勤付出!我每次来黑大座谈时,都会向他们鞠躬致谢。现在全中国都在谈文化自信,我们14年前启动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服务于今天的工作,这是多么有意义、有前瞻性!”

如今,该项研究已经进入第三期项目阶段,抢救了大批濒危满族语言文化资料、整理了大批满文档案。项目推进的同时,满语人才培养、满学研究、满族语言文化数据库建设都取得令人可喜的进展。每一次黑龙江大学拿出研究成果,经香港大学合作机构以及专家团队的验收后,高佩璇都无比开心,“因为专家都说,一切都超过了预期!”

“一个月前,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协商议政。在会议上王沪宁主席指出,‘广大政协委员要在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上着力,助推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我也听到与会领导同志与委员们纷纷表示,要从文明、文化、文字入手,持之以恒,绵绵用力,有形有感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你知道吗,我真的很自豪。14年,我这件事儿做得正确!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件事并参与进来,这是最关键的!”离开黑龙江大学返回酒店的路上,高佩璇与同行的港区委员们一起哼唱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2024-06-27 本报记者 李寅峰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参与抢救满族文化遗产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042.html 1 “抢救”二字始终激励我前行 64,0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