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郑州市举行。截至今年6月底,作为大会前的第一站观摩点位——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在会议结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单是接待省内外参观团队,就有22批次,他们或是来学习借鉴、考察交流,或是宣传推介、扩大影响。
旅游发展大会结束没多久,慕名前来“围观”东城垣遗址博物馆的游客络绎不绝,这种“轰动”效应实际上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委、区政府和管城人民意料之中的事。东城垣遗址博物馆的迅速“出圈”和“走红”,体现的是丰富的内涵、厚重的文化。
3600年古城墙的前世今生
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内所保护的是郑州商城遗址中最大的一块城墙断面。在这幅宛如画卷的“城墙断面”上,从商代到近代各个朝代的文化层历历在目,仿佛3600年漫长的时光都聚焦在这一片夯土之中,让人对这片神奇的土地产生无限的遐思与眷恋。
“郑州商城是商王朝的开国之都,商王汤所建之‘亳都’,由内至外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历经3000多年的沧桑巨变,宫殿区和外郭城现已深埋地下,但周长约7公里的内城垣仍有近4.5公里在地上有遗存的墙体。博物馆就建在内城垣的东侧,所以叫东城垣。东城垣是守护宫殿的内城墙,记录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动人故事。”大学期间主修文物专业的郑晓旭,是一位“80后”,毕业后来到管城,直到现在。如今他是管城回族区政协委员、文化旅游体育局文物管理科科长。只要一提起东城垣遗址博物馆,他就会立即打开“话匣子”,根本停不下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作为一名现代的“商都管城人”,内心所充盈的骄傲和自豪。
“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城垣被挖开,后来就成为城市的排水、排污口,分布着大量棚户区、破产企业、违章建筑等,城垣遗址也湮没其中。”谈及2016年郑州市及管城回族区实施大遗址保护提升工程以前的这段城墙,郑晓旭满脸惋惜。
书写商城3600年煌煌文化的古城墙绝对不该是这般模样!但是让直到今天仍处在城市中心位置的商代古城墙,还原“旧貌”,谈何容易。在进行遗址保护、环境改造的漫长过程中,曾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有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再硬的骨头也能啃掉、再难的难题也能解决。
突破重重困难,在前期拆迁、清污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后,郑晓旭和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一道,开始了对古城墙的修复。他们通过吸取以往实践经验,在覆土保护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将夯筑的素土改为三七灰土,既加强了保护层的强度和抗风雨能力,也保持了文物的原有风貌,达到良好保护效果。
一张被擦亮的商都文化名片
如今,尘封已久的商代城墙遗址终于“惊艳”亮相!这片老城区也渐渐旧貌换新颜,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崭新的华彩。“改造前后城墙反差巨大,相信附近的居民和我一样,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面对眼前的城墙,郑晓旭兴奋不已。
除了古城墙,东城垣遗址博物馆还保存着两件在城墙里发现的珍贵文物,一件是商代的“玉钺”,就是从馆内的城墙内清理出土的;另一件是“虢州澄泥砚记人潘”马蹄砚残件,是在西南城垣之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名楼之一——夕阳楼遗址附近发现的。这充分证明了商王朝曾在此铸就了青铜文明的灿烂华章。
3600年来,郑州商城城址不移、生生不息。其实早在还未对东城垣遗址开发保护的10多年前,郑州市及管城回族区就已经实施了西南城垣保护展示工程,对西南城角至紫荆山路口的城垣遗址进行加固修缮和覆土保护展示,并对修复后的城垣遗址外侧进行绿化,城墙面貌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与街道街景融为一体,形成了繁华都市中独一无二的古迹景致。
依托古城墙这条清晰的商都文化脉络,管城回族区委、区政府做足了大文章,精心谋划东线、西线两条精品游线路。其中东线,叫商都文化体验游径,以商都文化探源为主题,让游客漫步城墙,品史、研学、赏景,亲身感受历史遗迹的沧桑与厚度。
“当远远望向商都管城的夯土城墙,也许会觉得它们太过质朴且低调,但如果真的走上城墙,踩上这坚不可摧的夯土,却能让人感到瞬间连接上了悠远的历史……”郑晓旭道出了他的切身体会。“商都文化名片已经擦亮,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商都管城,亲眼看一看、实地走一走这屹立于现代都市中的雄浑城墙。来商都管城,你绝对不会后悔!”他为商都管城这样“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