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要整合高标准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项目,集中打造标准地,提高投入产出比,推广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让农业用地标准化、现代化。”
“以镇为单位,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用于设施农业建设,统一规划,将‘亩均效益’纳入农业配套用地加以监管,确保设施农业用地用途不改变。”
……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政协举办“探索农业标准地改革,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商会,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近年来,各地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如何推动用地主体从找政府向找市场转变、项目招引从单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转变、农业发展从低质效向高质效转变?为加速破题,芜湖市政协将农业标准地改革确定为今年重点协商议题,以期寻求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答案。
会上,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提出,要把探索农业标准地改革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全域土地整治、土地承包权二轮延包、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一体谋划、联动实施。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各县区统筹以产业集聚规模、生产力要素配套编制农业“标准地”中长期发展规划……
经营主体的招引,是写好高标准农田“下半篇文章”的关键之一。市政协常委汪金龙表示,要树牢市场化理念,招引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拎包入驻”,精准落地亩产效益高、设施化和科技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
陈太华委员则认为,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抓手,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他建议加大智慧“芜湖大米”品牌建设支持力度,推广优选品种种植。
“没想到市政协行动这么迅速,可能比有的职能部门还早、还深入。”参加协商会的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正有感而发。他要求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吸纳委员们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加快制定全市农业标准地实施方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主席张峰表示,农业标准地改革是写好高标准农田“下半篇文章”的重要答案,将综合运用专题协商、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持续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