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宝藏

上海南昌路上的文化名人遗迹

施泳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4日   第 11 版)

南昌路83弄3号钱君匋旧居

南昌路53号林风眠旧居

南昌路是上海市跨越黄浦区与徐汇区的一条马路,十几米宽的马路两侧,法国梧桐高大挺拔,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满街,一年四季映衬着身后的老建筑,透露出精致典雅、文艺浪漫,呈现出别样的“海派烟火”。

南昌路曾经是上海滩社会名流聚集之地,稍不留神就会与某位名家住过的旧居“擦肩而过”。

以下采撷并介绍几处散落在南昌路上的文化名人遗迹。

南昌路53号: 著名画家林风眠旧居

南昌路53号是一幢花园别墅住宅,二层砖木结构,南面有庭院,红砖外墙,尖顶红瓦,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前面是卫生间与厨房,与主楼层高不同,产生错落。这里是我国著名画家林风眠旧居,也是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林风眠从1952年起同妻女居住于此,居住了25年。

林风眠是广东梅县(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1919年林风眠赴法留学,相继在第戎美术学院、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素描、油画,曾在法国各大博物馆研习美术。1925年林风眠学成归国,由蔡元培推荐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长,1928年改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主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林风眠历任上海美协主席、中国美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林风眠不仅把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与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而且培养出李可染、赵无极、吴冠中等一大批著名画家,在20世纪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昌路83弄3号:

著名篆刻家钱君匋旧居

南昌路83弄善庆坊是上海新式里弄建筑,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共有9幢房屋,三层砖木结构,联体别墅,有院子有阳台。其中,南昌路83弄3号是我国著名篆刻家钱君匋旧居。1993年钱君匋原本位于重庆南路的寓所因上海修建南北高架路被动迁,钱君匋顾全大局,举家搬迁至南昌路83弄3号居住,直至1998年去世。

钱君匋是浙江桐乡人。既是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者,也是我国当代著名“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书画篆刻艺术家。钱君匋一生治印两万多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是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历任西冷印社副社长、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

钱君匋早年在家乡学习绘画,在美术、书画、篆刻等方面颇有造诣。1925年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任职上海开明书店(今中国青年出版社前身)美术编辑。1927年拜师鲁迅,时往请益,鲁迅凡有新书出版,多由钱君匋装帧,同时也为沈雁冰、叶圣陶等名家著作担任装帧设计。1933年任职神州国光社(今上海教育出版社前身)编辑部主任,1956年担任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直至退休。

1987年钱君匋将毕生收藏的4000多件书画印章捐献给桐乡故里,艺德之高,世人所仰。

南昌路127弄4号:

工艺美术大师何克明旧居

南昌路127弄4号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何克明旧居,何克明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

何克明是国家特级工艺美术大师,有“江南灯王”的美誉。1894年何克明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喜爱手工制作,13岁便开始扎制彩灯。1927年起在上海城隍庙租店出售彩灯,“灯彩何”的名号就此响起。

1953年在华东地区工艺美术观摩会上,何克明制作的大型彩灯《百鸟朝凤》被评为一等奖,并进京参加国庆汇展,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956年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何克明被聘为研究员。1986年何克明被授予“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何克明灯彩”被载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南昌路136弄11号:

著名诗人徐志摩旧居

南昌路136弄11号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旧居,1927年-1928年徐志摩与妻子陆小曼居住于此,是上海市黄浦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15年徐志摩毕业于杭州一中(今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克拉克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期间徐志摩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与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

1922年徐志摩回国后发表大量诗作,1923年发起成立新月社,社名由徐志摩依据印度诗人泰戈尔诗集《新月集》而得名。1924年起徐志摩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1930年当选英国诗社社员。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去世。

1926年徐志摩与女画家陆小曼结婚,婚后居住于南昌路136弄11号。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为此陆小曼租下这幢三层花园别墅,作为二人的婚后住所。

南昌路136弄39号:

著名翻译家傅雷旧居

傅雷是上海南汇人,我国著名翻译家。1927年傅雷赴法留学,1931年学成归国,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国文学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上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著作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1945年12月傅雷与马叙伦、王绍鏊等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傅雷是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我国著名钢琴家傅聪是傅雷的长子。

1931年-1932年傅雷居住于南昌路136弄39号,当时他刚从法国巴黎大学毕业回国,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前身)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以及法文。后来,傅雷把他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授课的讲义整理成《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一书,这也是他艺术评论的代表作品之一。南昌路136弄39号傅雷旧居现为黄浦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悬挂有“傅雷故居”铭牌。

南昌路244弄6号: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汉伦旧居

南昌路244弄6号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汉伦旧居。

王汉伦是江苏苏州人,是我国第一代电影明星。1923年王汉伦加入明星电影公司,以擅演悲剧而出名,有“银屏第一悲旦”之称,在上海滩曾经轰动一时。明星电影公司1922年成立于上海,1937年停办,共拍摄电影200多部,经历了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变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的基本阵地,为发展我国民族电影事业做出了积极努力,是一家为我国早期民族电影事业兴起、发展、进步作出过有益贡献的电影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王汉伦是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成员之一,参与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热浪奔腾》(1958年)、《鲁迅的传说》(1958年)等影片的拍摄工作,担任配角。1978年王汉伦病逝于上海。

(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2024-07-04 施泳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376.html 1 上海南昌路上的文化名人遗迹 64,3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