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观察

“十七间半”里的“红楼遗梦”

本报融媒体记者 崔姝音 杜晓航 许义甫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6日   第 04 版)

北京,广渠门内大街磁器口地铁站东北角,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原汁原味的清式三进四合院,古色古香,绿意盎然,青砖、灰瓦、窗棂、砖雕……处处透着古韵。

清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是年,曹雪芹随家人归籍北京,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曹家老宅。

据《刑部移会》上记载:“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家仆三对,给予曹寅之妻孀妇度命。”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档案中所说的“十七间半”房,是现在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207号或邻近的两个院落。经考证,原广渠门大街207号院就是“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曹雪芹随祖母、母亲从南京回到北京后的第一处居所。

“这里是唯一有皇帝御批历史档案记载的曹雪芹在京生活过的故居,同时也是文学巨著《红楼梦》诞生之地。”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告诉记者。

宋慰祖出生地就在东城区(原崇文区)广渠门大街上的观马胡同18号。小时候,他常到蒜市口一带玩耍,在那一带生活了30多年。

“在广渠门蒜市口‘十七间半’的生活经历,让曹雪芹了解到北京民间手工艺和市民生活,因此《红楼梦》里制作技艺的相关描写才会那么精准生动。”宋慰祖说,比如书中多次出现的风筝,就是曹雪芹在这里居住时所学。如今,“曹氏风筝”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传承起来。

“《红楼梦》中的很多地名如今在广渠门附近都能找到。书中提到的卧佛寺,就是曹雪芹寄居过的崇文门外东花市卧佛寺,如今寺庙已不复存在;第三十二回中所提到的兴隆街,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一直从崇文门外大街延伸到前门大街。此外,书中提及的还有‘鼓楼西大街’‘花枝巷’等,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地方。”宋慰祖介绍。

记者了解到,1999年“两广路”扩建时,“十七间半”正好处于道路规划线路上,被迫拆除。现在的“曹雪芹故居博物馆”是在原址靠北区域,按照原有建筑格局复建的。

而曹雪芹故居的成功复建与宋慰祖密切相关。

18年前,宋慰祖在担任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委员时,就通过提案呼吁复建曹雪芹故居,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此后他在东城区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等多重身份转换间,始终致力于推动复建曹雪芹故居,仅相关提案就提交了40多件。

“将曹雪芹故居复建并展现给公众,搭建起一个能够与世界文明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繁荣新时代文化、丰富人民精神、展现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底蕴的优质窗口,对于弘扬红楼文化、扩大红学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坚持推动这件事儿重要原因。”宋慰祖说。

2021年起,北京市文物局围绕曹雪芹在京遗迹开展立项调研,提出对“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曹雪芹在京遗迹,实施统一标识工程。北京设计学会会同北京印刷学院成立了北京文化产业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设计研究中心,专门开展“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的保护、利用的研究,确定了通过统一标识、逐点认证挂牌的形式,运用数字识别系统,设计绘制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地图形成参观导示,将散落于北京城市上的“曹雪芹在京遗迹”主题不可移动文物形成统一识别,统一宣传的形式。

今年5月8日,北京文物保护协会、北京设计学会、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学会等组织联合为包括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的7家单位颁发了“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

宋慰祖介绍,目前,被颁发标识的单位有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今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石驸马大街克勤郡王府(今北京实验二小);辅国公府(今鲁迅中学,原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西单牌坊北右翼宗学(今蒙藏学校);朝阳半壁店村水南庄、通州张家湾古镇、西山正白旗(今曹雪芹纪念馆),共7处。

“这标志着又一轮‘红楼梦热’‘曹雪芹热’在京华大地的再度升温。与曹雪芹生平相关的多处场所也成为首都文旅事业发展的新文化地标,成为众多红楼梦研究者、爱好者的‘打卡地’。”宋慰祖言语中透着欣慰。

“不同的生活场景见证着曹雪芹丰富的人生经历,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目前,还有多处遗迹有待发掘。”在宋慰祖看来,将这些散落各处的遗迹串联并“组团”保护起来,可以让参观学习者踏访文豪曹雪芹在北京生活、工作、学习、创作的历史遗迹和不可移动文物,参观完整的“曹雪芹在京遗迹文物游径”,从而走近曹雪芹、了解曹雪芹,更加感受到人生际遇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如今,“十七间半”里的“红楼遗梦”还在述说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宋慰祖希望更多的人通过串珠成链的曹雪芹在京遗迹更深入地了解曹雪芹,更加深入地体味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内涵。

2024-07-06 本报融媒体记者 崔姝音 杜晓航 许义甫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453.html 1 “十七间半”里的“红楼遗梦” 64,4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