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术家园

景德镇: 千年瓷业文化名城

张广汉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8日   第 12 版)

景德镇老城区一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有着1700多年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和丰富的历史遗存,从唐代开始制瓷,无数精美瓷器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世界陶瓷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华文明标识之一。

2002年,我陪王景慧总工应邀来到景德镇做景德镇老城区的保护和更新规划。下了飞机从北向南入城,进入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里市渡(运进瓷土)—中山路(贮存瓷土并销售)—坯房作坊区—陶瓷烧制区(御窑官窑和民窑区)—彩绘作坊区—中山路、瓷器街、花园里瓷器行等传统商业街区—渡口码头区(瓷器水运出境),途中还参观了祥集弄明代住宅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民居院落。第二天去看了外围浮梁高岭古瓷土矿址和周围山体的自然生态林,了解瓷土的由来与开采、窑柴的来源等,全面了解古代陶瓷生产的全过程,感受景德镇古老的文明和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景德镇具有独特的城市格局和历史风貌。景德镇御窑厂的选址,紧靠昌江,方便运输,选址高地珠山,不会被洪水淹没。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珠山设御窑厂,民窑围绕御窑厂设立,在珠山以北较高的地方兴建制瓷坯坊和烧造瓷器之窑房,并沿五龙山脉向南发展,经薛家坞、药王庙、绕珠山东侧,直达青峰岭,明末民窑有300多座,成为“天下窑器”所聚集的制瓷中心。这些窑厂都通过昌江东岸的码头运送原料和成品,形成东西向的巷道,搬运工人和窑工住在巷道内。商业集中在南北向的前街(今中山路),城市沿前街向南北展开,形成鱼骨状的城市格局。清代诗人以“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描述了当时景德镇的盛景。至今还有不少街道和房屋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历史风貌。

作为工业名城,景德镇老城区的城市发展,不是根据固定的城市规划模式,而是随着上千年的陶瓷生产逐步形成的。从局部看,它的发展似乎带有自发性与盲目性,但整体上观察,又隐藏着规律性与合理性。在城市格局、历史风貌、历史文化街区方面具有突出的城市特色,使景德镇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文化艺术价值、景观价值和旅游价值。国务院1982年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景德镇老城区的传统建筑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住宅建筑、商业店铺、会馆(书院)建筑、祠堂建筑、制瓷作坊、窑房、宗教建筑等七种类型。景德镇的传统民居多为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外墙,屋内的木构件也是清水作,简洁朴素。祠堂建筑采用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建筑屋架为抬梁和穿斗式混合结构,柱梁硕大,用材考究。古窑房为二层穿斗式木构架建筑,包括存坯、装匣、烧炼、开窑和选瓷等各道工序。制瓷作坊属原料精制和成型车间,分圆器和琢器两种,其基本形式相似,布置从原料精制到做坯成型、利坯(修坯)、釉下装饰、施釉、干燥至半成品的一条龙的流水作业方式。

景德镇的老城是了解瓷业发展的见证地,是御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除部分散布在城市周围外,大多深深地埋藏在历史老城区内。老城区是景德镇历史文化的载体,不仅记载了城市起源、发展的历史,里面大量的历史遗存包括官窑、民窑以及官办民窑、瓷土仓库、坯房、作坊、匣房、庙宇、瓷器行、瓷器街、商铺、会馆、渡口码头等,更生动形象而又系统地记载了历史上瓷器生产的各个工艺流程和销售、运输的全过程。类型丰富的明清传统居住建筑还记载着窑官的气派、商贾的奢华和窑工生活的俭朴和艰辛。人们沿着大街小巷参观游览,不仅可以增长知识,系统了解当年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全貌,而且可以体会当年“俯看全境为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的壮观景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2024-07-08 张广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589.html 1 景德镇: 千年瓷业文化名城 64,5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