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之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牵引。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三位一体”框架,标志着我国经济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我国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实现有机结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转变发展方式,开拓发展空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务,也是人民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献计出力的重要方面。全国政协长期关注、支持、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仅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就收到相关提案1300多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900多篇;召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等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开展系列调研,为持续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凝聚智慧、凝聚共识、凝聚力量。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
2016年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再次强调,“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改革所需,就是人民政协履职所向。
十年多来,全国政协持续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通过各种协商议政活动,就推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等经济体制改革重要问题深入调研、提出建议,坚持把改进调查研究作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切入点,调研、协商、监督相互贯通,如“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问题”调研,分16个子课题深入22个地市、87家企业,召开57场座谈会,形成总报告和22个分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等重要建议。
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协商议政,提出相关提案4000余件。其中,有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提案建议,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方案中被采纳。
2024年6月4日至6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商议政。167篇大会发言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协商中委员们进一步增进了共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使其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实现量的合理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317.1万亿元,当年实现利润4.5万亿元,同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3.4倍、1.2倍。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高端装备、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国产航母、核电、航空发动机、东风系列导弹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世界先进创新成果。进入世界500强国企,从2012年的65家增长到2023年的97家。
“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凸显——国有企业提供全国近100%原油产量、100%电网覆盖,2013年以来央企累计上交国有资本收益1.5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大家所熟知的C919大飞机等国之重器,彰显了央企的实力与担当。”2024年3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现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进等9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讲述振奋人心的全面深化改革成就与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集体经济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给全国政协委员陈军的答复函透露,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23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18.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
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有94%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台州路桥、绍兴柯桥等地更涌现出一批“百万元村”;北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已超万亿元。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三峡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卢纯认为,多年来,全国政协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论证、决策、建设、运营中,为国家重大工程科学严谨决策、发挥巨大效益、形成社会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023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
“同民营企业家,有个怎么交朋友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让来自浙江的陈小平委员感触颇深。他如数家珍:“您讲过交朋友‘四心’,政治上关心、思想上交心、感情上知心、事业上同心……”
时针拨回到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议时,首次就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出系统深刻阐述。“亲”“清”政商关系里蕴含着方法论,体现着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自己人”,在2023年的这次联组会上,总书记再次提起,既是坚持不变的政策导向,也是新形势下的战略取向。总书记特别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全国政协委员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重要论述,令人备受鼓舞、倍增信心。纷纷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中共中央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在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中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已担任了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动情地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了民营企业家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广大民营企业家敢想、敢拼、敢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勤奋、坚守、有社会责任和担当。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来不缺直面风险挑战的信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政协开展了系列协商建言活动。
走出去,开展深入调研。2023年4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奔赴上海与广东调研;5月22日至25日,“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调研组赴浙江开展调研;6月12日至16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在江苏调研。委员们深入界别群众,一方面了解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诉求,另一方面解疑释惑,宣传党和国家惠企政策,真心实意助力企业发展,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请进来,与相关部门面对面沟通。2023年7月24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六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在京召开,主题是“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2024年5月9日,第十四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在京举行,主题是“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凝聚了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共识。
十年多来,全国政协召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放宽市场准入、缓解融资难等持续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综合运用调研报告、提案、会议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其中,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等提案建议,在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政策中得到体现。
十年多来,全国政协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民建、工商联界别作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引领、教育界别委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发展观和大局观,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注重发挥界别委员企业发展领头羊和社会治理参与者的双重作用,定期联系走访委员,创造更多民营经济人士协商议政平台,通过召开意见交流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畅通界别委员和民营经济人士反映意见建议渠道,助力提振发展信心。
2020年2月12日,面对汹汹来袭的新冠疫情,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全国政协医卫界委员向各级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得到迅速响应。据全国工商联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4日15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及其企业累计捐款9.43亿元,捐赠急需物资价值1.92亿元。他们在生产线旁指挥24小时轮岗生产防疫物资,利用“走出去”优势全球采购,立足本业发挥优势建立抗疫物资24小时快速通道,以战“疫”降“魔”的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展现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举措走深走实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这一重要论断。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道世界级难题,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也是政协履职重点所在。十年多来,全国政协通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开展重点提案督办,会同全国工商联组织万家企业评营商环境等活动,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围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系列调研,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会上,委员们了解到,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委员们提出,在经济回升向好、提振增长信心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需要久久为功。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
如何确保分配制度能够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也是全国政协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一直关注的问题。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列入重要议题。
解决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既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与会常委、委员一致认为,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会上,长期关注分配制度改革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
全面深化改革十年多来,我国各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与此同时,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需要正视问题、深入研究,拿出解决方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如何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打通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如何健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何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
这些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而紧迫的问题。人民政协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完善协商议政的议题谋划、组织方式、力量组合、平台支撑和成果运用,组织开展跨专委会、跨界别专题研究,为完成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锤定音、指明方向。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已绘就,人民政协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调研协商,加强民主监督,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号”巨轮无惧风雨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