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调查研究

求医问药不再翻山越岭

本报记者 赵莹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9日   第 03 版)

视察短短5日,一路奔波,目之所及皆是峰峦叠嶂。山高、天蓝,大自然赐予甘肃这片土地最原始的灵秀与辽阔。

沿途,看到几十户人家散居在朝阳的缓坡上,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从村子里延伸到山下很远的地方。心中忽觉,对山村群众而言,更方便、更实惠地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着实是最热切的期盼。

交谈间,听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柴守玺说起老家白银市会宁县的一位老村医,年近古稀的他,坐诊时病人都要排起长队。凭啥?人好心善不必多言,行医治病更是技术精湛。

“以前,没有村医和村卫生室,人们求医看病只得翻山越岭。可通往山外的求医路,不仅难走,而且折腾病人,一般情况下人们有个头疼脑热也总是扛着,小病就这样被拖成了重病。”柴守玺委员直言,基层医疗服务就是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把这道防线筑好了、守牢了,山村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会大大提高。

而今,陇原大地上勤劳朴素的人们,乘着政策的东风,进一步壮大基层医疗队伍,强化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正朝着加快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阔步前行。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家家户户看病买药不再是难事,优质医疗资源对基层群众来说更加“触手可及”。

巡诊医生直接到地头炕头给病人看病配药、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落实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看病可以报销费用;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生,按时上门给村民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查出的地方病、慢性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各家各户还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有了专属“家庭医生”……可以说,人民在哪里,健康保障就跟到了哪里。

不仅是前面提到的老村医,视察期间结识的订单定向医学生才让拉毛,是村医队伍中不折不扣的“中坚力量”。年仅30岁的她,毕业后回到家乡,平日里背着药箱、沿着村路,定期上门给村民们量血压、测血糖,指导慢性病人员的用药和康复,还担起了村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慢病随访的任务。

近年来,上级医院有资历、有能力的医护人员一茬接一茬地来到村卫生室,开展业务指导和坐诊帮扶,不仅全面提升了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也让像才让拉毛一样的乡村医生收获了成长,用掌握的医学知识更好守护大山里父老乡亲的健康。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随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不只老百姓做检查少跑弯路,住院看病也更方便了。优质医疗资源,正在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回流县域、下沉基层。

视察中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项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好举措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必将切实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必将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健康保障,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2024-07-09 本报记者 赵莹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601.html 1 求医问药不再翻山越岭 64,6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