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去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如何?有什么新亮点?未来又将如何布局?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国新办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做出解答。
■ 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指出,我国工业形成了全、多、大的独特优势。“全”即体系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多”即品种多,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即规模大,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我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例如,几天前,“嫦娥六号”实现了月背采样返回,C919大型客机已有6架交付,ARJ21新支线飞机也交付139架,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也投入使用……这些创新成果展现了我国工业领域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7%,我国已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信息通信业正是其中的代表。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占全球比重达60%以上,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5G商用牌照发放5年来,应用已经融入千行百业,在工业、电力、矿山、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
不过,金壮龙也指出,总体上讲,我国工业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依然存在。
金壮龙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抓好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十大重点行业的发展,按照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继续推进政策落实。鼓励支持江苏、广东等10个工业大省“挑大梁”,并特别关注工业大县的培育。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下更大功夫,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国行活动等。
■ 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对这些传统产业,发展方向绝不是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其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
去年以来,工信部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抓好落实,支持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辛国斌表示。
以数字化为例,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工业大类全覆盖,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153座“灯塔工厂”,其中有62座在中国,占比超过了40%。
202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点线面”同步发力,抓好行动方案落实。“点”即聚焦重点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先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大宗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线”即聚焦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面”即聚焦重点集群、重点园区,启动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探索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
■ 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各国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我国也在积极探索。
金壮龙表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下一步,对5G、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同时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六个方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作出前瞻性部署。特别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开发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总结推进新型工业化成功经验,辛国斌认为,一批改革举措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
例如,结合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重大工程,我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C919大型客机研制,形成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联合航空工业集团,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大飞机产业体系。移动通信业的创新发展,也是通过探索形成了“超前预研、标准引领、体系创新、网络先行、应用赋能”的发展模式,实现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通过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