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港澳侨

孟丽红委员:

让社会课堂“活”起来

本报记者 徐金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9日   第 08 版)

这些天,祈福集团在广东番禺的各小区管理处格外忙碌,一拨又一拨家长、孩子频频到访,他们放下手中的书籍,登记分类后,又很自然地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彼时,在办公室的一隅,捐赠来的童话故事、文学名著、科普课本等书籍已经摞成了一排“书墙”,不久后,它们将奔向连南瑶族自治县龙翔小学、寨岗镇金星村委图书室,为山区里的孩子们“书”送希望……

“这个祈福爱心捐书大行动,我们已经进行了17年,已有近27万册图书走进了广东清远、云浮、梅州等地的偏远山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笑着说,“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要加强青少年的品德修养,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书本里,而是要化作一个个润物无声的社会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出力。”

不久前,孟丽红作为全国政协“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委员视察团的一员,深入珠海、惠州、深圳等地进行视察。在了解各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尤其是走访了多个社区、企业后,这位关注教育30多年的企业家感悟更深:“如果说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修身立德,学校教育重在教孩子求知明志,那么社会教育则重在教孩子实践担当,我们要利用好社区资源,扩大学校教育的宽度和深度。”

在这方面,祈福集团已有多年实践。“我们在1991年开发了祈福新邨社区,到现在这里已居住了近20万人,共建造了16所学校、幼儿园。”孟丽红说,社区还拥有祈福国医馆、国际会议及展览中心、面包厂、社区消防队等,由于社区各单位的密切联动,他们真正实现了让孩子们走出去、让课堂“活”起来的愿景,努力让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比如祈福医院,这些年和学校的联系很紧密,每学期都会派专业医生为学生和老师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预防近视’等讲座,及时发现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问题,给予必要的干预和支持。”孟丽红笑着说,祈福医院国医馆也会邀请孩子们去参观交流,让他们认识中草药、体验针灸推拿等活动,同时支持校园种植中草药、课堂制作艾条等,让学生在校园内外学习中医药知识,感受传统医学的智慧和魅力。

在祈福新邨,社会多元主体的协作,让教育氛围更加浓厚,也让孩子们在丰富实践中获得成长:他们走进3D打印生产研发工厂,了解3D打印技术对社会和生活所产生的改变和影响;他们化身广州地铁列车长、站务员,通过“模拟地铁驾驶”和“手工拼装模型”活动,激发了对地铁科技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创新精神;他们和家长一起成为糕点师,实地参观祈福面包厂,学习蛋糕、面包的制作流程,培养动手能力,促进亲子关系……

“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应最大限度地整合三方资源,统筹推动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育人资源共建共享,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作用,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沉浸式体验式教育。”孟丽红说,她建议未来多建设一些适合各年龄段的学生去实践的劳动教育基地,免费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和劳动平台。

2024-07-09 本报记者 徐金玉 孟丽红委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626.html 1 让社会课堂“活”起来 64,62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