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委员风采

吴辉体:饮水思源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京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0日   第 06 版)

吴辉体参加“家乡市集”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吴辉体: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江西社团(联谊)总会会长。

走进江西省寻乌县,在飞瀑流泉和深山鸟鸣的合奏中,桠髻钵山在眼前渐次清晰、明朗起来。作为东江水系与赣江水系的分水岭,从桠髻钵山流出的清泉溪水,汇入东江,奔腾向南。

一江水,连三地;赣粤港,一家亲。一泓东江水静静流淌,润泽着“东方之珠”香港,也润泽着吴辉体的履职之路。

“最不愿错过在江西视察的机会”

“我的家乡在福建晋江,晋江精神是流淌在每个晋江人血液中的。”

谈及家乡,视频那头的吴辉体语气振奋起来,闪动着神采的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过往:生于福建晋江,成长于香港,做过实业、投资金融等,称得上是“时代的弄潮儿”。

当话题转回自身,吴辉体最先提起的,却是东江水。“人们常说,饮水思源。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香港同胞饮用水是东江水,我当然也不例外。赣粤港沿线上千万人在‘共饮一江水’中,情谊愈见深厚。”

只是与顺流而下的东江水不同,吴辉体选择的道路却是逆流而上——“20年前,我来到江西,这里不沿海,不沿边。但是多年过去,我看着沪昆、赣深、安九等高铁建成,南昌正从‘四面包围’变为‘四面逢源’,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从‘背靠背’变为‘手牵手’。”说起往事,吴辉体的感慨远大于怀念。

除了见证城市建设的更新速度,吴辉体亦深刻感受到发展环境的变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激发企业家投资热情,用专业的服务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增强了企业家在赣投资和发展的信心”。

如果说滚滚东江水带来的是天然的亲近感,而成为政协委员,则将吴辉体与赣南大地联系得更加紧密。十几年前,吴辉体成为江西省政协常委。“不仅有了很多深入了解学习的机会,更多了建言献策的渠道和平台,对江西可以做的事更多了。”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但他显然已把自己当作“新老表”。采访中,话里话外想的都是“能为江西做点什么”。

“江西与香港,虽相隔山水,但情谊深厚。香港是江西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也是江西企业上市的主要资本市场。赣港两地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吴辉体说,这些年,他尽自己的力量发掘各方社会资源、社会关系,组织经贸洽谈、文化推介等活动,积极为江西的招商引资穿针引线。

在省政协履职期间,吴辉体“最不愿意错过在江西的视察活动”。用他的话说,“这是港澳委员履职的一个重要平台,每年选择一个城市、选择一个主题,大家一边走、一边看,每视察一次,就多一份了解,感情也就增进了一分。同时,这也是我们了解省情的重要渠道、重要窗口,通过参与视察,能掌握了解撰写提案的第一手资料。”

到萍乡考察海绵城市,到鹰潭视察康养旅游,到景德镇、抚州等地调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吴辉体履职的步伐走得坚实。正是通过这些视察、考察、调研活动,他进一步见证了江西在产业合作、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基础设施和口岸互联互通等方面具有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的优势。

“每一次返赣考察,我都感到这里的变化很大,很快!”吴辉体说,“可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平台,把握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走出去’‘引进来’招商对接机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投资项目的签约和落地。未来还可以发展航空产业,如果规划好、引导好,或许会培养出百亿甚至千亿的产业。”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股清泉,从赣南寻乌桠髻钵山翻山越岭,穿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进入香港的千家万户,奔腾近千里。这股清泉见证了香港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从未变过的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水养育了人,而人在守护着水。

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吴辉体找到了为民履职新的切入点——紧扣“团结”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双重积极作用”。

“饮水思源,这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而其中,政协委员发挥好双重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凝聚共识。”吴辉体的态度真诚而务实:“现在大家的诉求多元、思想文化多元、表达方式多元,凝聚共识更像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如果船暂时没有反应,那么很可能是水位积蓄还不够。”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说到这,吴辉体的身体稍稍前倾,神色郑重,“去年全国两会,我提交了《围绕支持江西赣州打造国家级饮水思源·香港国民教育基地》的提案,包括我在内很多港区政协委员都积极向香港市民宣传介绍国家最新政策措施,向香港青年和市民讲解内地最新发展形势、发展战略、发展态势,全力支持特区政府施政,助力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归属感是民心所向的钥匙。把香港青年团结起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帮助他们树立对自己未来、对香港发展、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在吴辉体看来,如何在香港地区更有效地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理念是更重要且更迫切关注的问题。

成为香港江西社团(联谊)总会(以下简称“总会”)会长后,吴辉体做得最多的,是增强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

“背靠着江西这座巨大的历史文化、红色资源的宝库,应该好好研究政协委员履职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港澳同胞的心与祖国贴得更近。”对吴辉体来说,路径已然清晰。

“每年8月,总会都会组织香港的青少年参观学习,利用好江西红色资源开展红色之旅。去年,参加‘闪闪红星·江西行’的香港青少年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打卡’了千年名楼滕王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庐山、道教祖庭龙虎山等名胜古迹。”吴辉体说,总会重点在创新港澳青少年赴内地交流的工作方式下功夫,更多采取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等形式,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让香港的青少年走进江西,既看山水名胜和文化底蕴,更看江西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发展成就。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至关重要,要有耐心,细水长流,久久为功。需要通过教育、交流、文化、传播等多种方式,让香港年轻一代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吴辉体说,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看到国家的巨大成就,年轻人会慢慢改变片面的看法。

以此作为履职支点,吴辉体的每一件提案、每一个建议,都站在香港和国家“双向奔赴”的角度,以一腔拳拳之心践濯濯之行,将思考交汇在纸上笔端——支持在内地省市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完善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学习、工作、生活的便利政策,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港澳政协委员要勇于担当作为,多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当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员和促进者……

“期待东江水更清甜的未来”

时间如水,静流无声。从东江向香江,一泓清水静静流过五十余载岁月,流向更美好和谐的明天。

“在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庆典时刻,总会与全港28个省级同乡社团联合举办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为香港市民献上一场文化盛宴。”吴辉体说。

“市民们不仅能够品尝江西的南酸枣糕、正宗的江西米粉、广昌白莲、井冈山红米乳等特产,还有舞蹈《古韵青花》和《春日采茶》等精彩表演能够领略江西瓷器与茶文化的魅力。”吴辉体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认识江西、爱上江西。“这也是为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献上的一份心意,共同见证香港与祖国的繁荣昌盛。”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个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作为见证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吴辉体感慨良多。

两年来,吴辉体不仅为大湾区建设鼓与呼,也与国家发展一直同频共振。随着履职的深入,吴辉体有了更多新想法,履职的方向也更加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设、香港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吴辉体说,香港不仅要在产业、制度、专业服务等环节助力国家对标国际最新标准、最高水平,也要按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部署要求,发挥磁吸效应,拉动更多国际资源和人才,提升国家对外开放水平,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香港力量。

在吴辉体看来,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各取所需”,而是促进香港和内地产业同步升级的过程。在“融入”中壮大,在合作中共赢,可以推动香港和内地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非一日之功,要有战略眼光、超前布局,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优势,打造人才高地。”

“总会将利用好平台与资源优势,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找到双方合作的‘共振点’,把社团活动办到最基层,把温暖送给最广泛群众,把联络面扩到更广,把影响力放到更大。”吴辉体说,具体而言,包括助推香港与内地互动协作,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组织粤港澳青年开展科创、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让两地青年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改善香港基层民生,促进人心回归。

采访中,吴辉体特别提到的一个重点是“人才”。“鼓励港青在学业期间增加在内地学习交流的经验,同时,鼓励更多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和工作,创造更好的人才吸引和留存环境,包括建立国际化的社会和生活配套设施。”

吴辉体说,东江水不仅有清澈的过去,更有清甜的未来。

2024-07-10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京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669.html 1 吴辉体:饮水思源 64,66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