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为增进人民福祉履职尽责

—全国政协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协商议政述评之七

本报记者 贺春兰 舒迪 郭帅 陈晶 朱英杰 杨岚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5日   第 01 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庄严宣示。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论断掷地有声。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标注新时代的特征,也呼唤新时代的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就业、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等领域改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各方面推出的2000多个改革方案,让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收获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十年多来,全国政协积极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扎实有效开展一系列协商议政活动助推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导委员立足实际履职服务为民,努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聚焦民之关切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协商建言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民之关切就是“国之大者”。

“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全国政协一直将乡村教育作为关注重点。仅十四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就有包括民建中央、民进中央、农工党中央以及4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农村地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提交了7件提案。《关于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之一。

长期扎根在基础教育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农村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现在到了农村,最好最安全的房子一定是学校。”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说:“我感受到了基础教育向育人本质的回归!”

如今,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正成为十四届全国政协进一步关注的重点。从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促进体教融合到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在一次次深入调研、一场场交流协商中,一系列履职成果得到认可和采纳,越来越多的改革共识不断形成和凝聚。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

全国政协长期关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2023年5月12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一次远程协商会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主题召开。来自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建言,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协商。

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2021年6月17日,全国政协围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召开协商议政会。时隔3年之后的2024年6月17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再次围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委员们围绕中医药的经典保护、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国际合作等重要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如今,中医药服务更加广泛便捷,中医药治病养生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融入百姓生活之中。“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中国建设已经深入人心、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长期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唐旭东倍感欣慰。

一年接着一年推,一届接着一届干。

十年多来,全国政协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紧扣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到妇女儿童保健、青少年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到民营医院发展、仿制药质量、医患关系改善等开展系列协商议政活动,推动了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稳定和促进就业一直是全国政协的履职重点。全国政协组织委员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提高就业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和协同性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十四届全国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协商议政,从加强灵活就业制度保障、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营造更加平等的就业环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不少意见建议转化为党政部门政策选项和工作举措,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

青年就业是全国政协长期关注的重点之一。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民革中央、民进中央以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相关提案。“关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确保就业稳定的提案”被确定为77个重点提案选题之一。

十年多来,在积极就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日趋丰富完善,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围绕助推民生保障改革政策落实开展民主监督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出更为优异的社会保障答卷?全国政协用履职行动给出了答案。

2024年6月,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聚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分专题深入协商。与会常委、委员一致认为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至今,已经建立起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老龄化、少子化,分娩镇痛、普惠托育、长期护理、安宁疗护……针对这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党和国家已经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关键还是要推动相关政策尽快落地,转化为惠民的实际成效。”全国政协常委黄宇光说。

十年多来,全国政协聚焦社会保障改革政策落地持续开展民主监督:

——从2015年到2017年,连续3年跟踪监督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建立问题,推动住房建设、水利、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等行业从事建筑项目的农民工都纳入了工伤保险的范围,实现了4000万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全覆盖。

——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作为5年连续调研内容,从2018年到2020年,每年选择一个重点题目开展调研,组织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对口协商会、界别协商会等协商活动。2021年4月,全国政协围绕“发展银发经济”赴浙江省和江西省开展调研;2023年10月,全国政协“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调研组赴重庆、北京等地开展专题调研,以期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围绕“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连续开展调研监督,自2021年以来,参与调研(视察)的政协委员走访6省17市40多个区县。同时还面向社会开展了网络调查,就适老化改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问计于民。2023年,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民主监督议题协商议政,推动工作落实。

——关注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从2021年开始,全国政协将“推进退役军人保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确定为民主监督题目,连续5年从不同角度组织民主监督活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就“重视和加强军人所赡养老人医养保障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政策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民主监督性调研暨重点提案督办调研。有关意见建议被吸纳进《军人地位和权益保护法》等,进一步推动政策有效落地。今年4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贯彻实施《‘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规划》”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围绕“推进退役军人保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年度民主监督议题开展提案监督,推动相关提案办理取得实效。

——针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召开“无障碍环境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运行情况”作为年度重点视察和重要民主监督活动;开展“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专题调研;召开“加强自闭症患者教育康复工作”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开展“推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专题调研,相关协商成果多次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有效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十年多来,委员们和广大残疾人一道,见证也参与推进着残疾人事业在深化改革发展中的飞跃前进:残疾人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健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保障得到夯实,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氛围得到显著改善。”全国政协委员龙墨对人民政协为助力残疾人事业所做的工作印象深刻。

坚持立足实际履职“服务为民”

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是十四届全国政协立足性质定位发挥委员优势,在继承历届政协优良传统和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之上,创新开展的一项富有特色的活动。

活动自2023年7月实施以来,涉及群众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有效增进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作为全国政协的传统特色活动,“下基层惠民生”活动已持续开展近30年。2023年以来,委员们结合履职“服务为民”新要求,深入甘肃、新疆、贵州、内蒙古等地,开展教师节慰问、送科技下基层、卫生“三下乡”、送体育下基层活动,通过举办名师讲座、名医义诊查房、名家指导等,义诊会诊疑难重症患者数百人。

“黄大娘,您还要多动,肥胖也是病呢。”2024年6月11日下午,河南开封市光明医院,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现场,参与活动的委员们正在耐心地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做着解答。委员们在帮助群众解决疾病困扰的同时,更将健康知识、健康理念传播给群众,借以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携手群众从“以治病为中心”迈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中国。

十四届全国政协创设“委员科学讲堂”、开展“科普万里行”活动,助力全社会厚植科学精神。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潘建伟、武向平等多位科学家围绕“生命科学之美”“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理解宇宙”等主题开讲了数场讲座,并赴四川、湖南、安徽、贵州、山东等地基层一线开展科普讲座。

2024年7月4日,全国政协定点帮扶的安徽阜阳颍东区,袁寨镇中心学校报告厅内挤满了学生。

“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他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常凯正在为师生们作“半导体芯片及应用”的科普知识讲座。“这是一场精彩的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中国科学院院士能到乡镇学校来,让大家深受鼓舞,这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幼苗。”现场老师动情地说。

——开展“政协委员企业进校园促就业”行动,通过就业辅导、职业规划交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吸纳青年实习和就业等方式,以实际行动解决青年就业,助力稳岗拓岗政策的落实。

——开展送“三农”服务下乡活动,面向基层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开展粮食安全、蔬菜病害防控等专题讲座,助力农民致富增收。农业界委员自主开展农村青年非遗技艺传习,深入乡村一线举办免费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技能型人才。

——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帮助乡村学校完善硬件、提升软件,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位于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甲子完小,近年来随着城乡间人口流动,如今的在校生仅有60多人。今年3月,全国政协围绕“助推边疆和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过程中,委员们走访了这所小学。

“塑胶跑道风化得厉害,学校的铁门也破损了,院墙开裂严重,存在安全风险……”作为活动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作出了一个决定——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要帮扶甲子完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学校。

1950平方米的校园混凝土地面修复、378平方米的塑胶地垫更换……月余间,甲子完小已陆续开展了学校大门、围墙修缮,校园内花坛改造,各空地、教学楼教室门、宿舍楼宿舍门美化等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学校还借助“一体机”在线上与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进行互动,开展了跨越数千公里的学科教研活动。

“只有走进群众、服务群众,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委员联系群众的各方面,委员为民履职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一位委员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座谈交流会上的感言,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

人民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凝聚全社会的改革智慧、改革共识、改革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情、顺应民意、致力民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汇聚起支持改革、服务改革、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2024-07-15 本报记者 贺春兰 舒迪 郭帅 陈晶 朱英杰 杨岚 —全国政协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协商议政述评之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855.html 1 为增进人民福祉履职尽责 64,8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