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三江源铺青叠翠、繁花似锦。草原上星星点点的野牦牛在悠闲地吃着牧草,蓝天上不时有几只苍鹰飞过……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引得全国政协调研组成员连连赞叹。
“我几乎每年都来三江源,一年一个新改变,尤其是这十年来,草更绿了、水更丰了,还能不时见到藏羚羊、黑颈鹤、野驴等过去已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全国政协常委樊杰是“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首倡者之一,2019年起,他连续4年以提案等方式建议推进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这些建议逐步在国家政策或省级相关行动方案中得到体现。随着《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提出,青藏高原布局13个候选区,形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也意味着这一概念转变为政府决策行动。
此次调研主题是“提升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协同发展和现代化管理”,正是全国政协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跟踪研究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纵深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思想标定航向,使命凝聚力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全国政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协商讨论、加强民主监督、广泛凝聚共识,努力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见证者、践行者、推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
把从事环境资源领域工作的委员相对集中起来参政议政,无疑能够把综合性环境资源大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化、系统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党中央回应民生关切作出的重大决定。
2024年6月25日,全国政协“加快建立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在京召开。该提案是环境资源界成立以来,首次以界别形式提出的提案,凝聚了85位环境资源界委员的集体智慧,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在会上,委员们和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面对面协商,大家畅所欲言、互动交流;一个个问题、一条条建议,部委相关负责人一一记下,并开诚布公,认真细致回应……提案办理的过程也成为广大委员学习创新理论、统一思想认识、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过程。
一年来的履职中,环境资源界的委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专业特长,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领域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调研、积极作答。仅2023年,环境资源界委员共提交提案160余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00余条……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表示:“广大环境资源界人士发挥专业优势,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时,恰逢新界别成立“周岁”,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资源界委员提出了“责任在肩,大有可为”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开展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和魂”。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研究,全国政协坚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助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在履职行动上、体现在工作成效中。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全国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及时传达学习大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的重要论述,制定《中共全国政协党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的意见》。报请党中央批准,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加开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组织全国政协常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革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加快推进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创新科技……188篇发言,是政协委员们“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生动缩影。
广大政协委员成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委员们通过政协协商议政平台,结合政协职能,联系各自工作岗位,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自觉以高质量建言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据统计,仅2023年全国政协委员就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内容提出提案700余件。在当年评选的全国政协好提案中,涉生态环境领域的提案超过10%。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
2023年9月8日,一场围绕“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远程协商会在京召开。
作为2023年全国政协10项重点协商议政活动之一,这次会议受到广泛关注。会议全面总结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的重大步伐,提出把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民政协履职的重要内容,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深入协商议政,凝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广泛共识,引导社会各界坚定不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事实上,这也正是全国政协十年多来一直在做的——围绕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中国、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或专项研究;组织召开“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金融标准和政策体系”“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形成了一批有分析、可操作的协商建言成果,多项意见和建议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批示或被有关部委采纳,有些成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何确认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期限?都需要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协商。全国政协充分发挥渠道畅通、位置超脱、联系各方的优势,在推动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这条发源安徽、流经皖浙两省的秀美河流上建立的跨省流域共治模式已成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样本。
全国政协正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推动者。从十一届全国政协开始,通过持续十余年的“接力跑”,不断集智汇力推动该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如今的上下游生态补偿协商已经持续了4轮。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撬动了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千岛湖库区水质常年维持湖库I类水;上下游人民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这种机制已经推广到19个省份、15个跨省流域。
在这一过程中,全国政协还注重发挥地方政协作用,形成合力。例如,在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联合治理过程中,在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指导下,贵州省政协联合云南省政协、四川省政协连续多年举办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发展推进会,共同建立了赤水河流域省市县政协联动协作机制,并促成赤水河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机制的建立。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两条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长江上游、中游、下游4次召开座谈会,踏遍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为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上倾心聚力。
——2024年6月,全国政协组织“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情况”视察团暨重点提案督办调研。
——自2019年开始,由全国政协推动的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政协和国家相关部委围绕长江保护和发展共性问题协商议政已开展4次,形成的联名提案均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很多议政成果得到采纳。
——从2018年开始,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已举办6次。
一条条汇聚各方智慧的意见建议在会议中碰撞、升华,作出了新时代助推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政协贡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国政协紧扣党中央重大部署,组织政协委员聚焦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点问题持续开展民主监督,成效明显。
在围绕“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民主监督的调研中,主要监督意见被生态环境部吸收采纳,助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出台。
在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和民主监督中,委员们通过一线调研看现场、察实情,还与11省(区、市)开展协同调研,持续推动地方政协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流域、区域协商。
全国政协委员徐雪红表示,人民政协紧扣党中央重大部署开展民主监督,广大委员参与其中,及时反映情况、深入研究问题、共同推动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共识得到广泛凝聚。“政协委员既是推动者,也是受益者!”
用心用情讲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故事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他走进国营新华林场,听取内蒙古“三北”工程建设和林场治沙造林情况介绍,强调:“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沉甸甸的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魄力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就如“三北”工程,横跨祖国半壁河山,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建设任务之艰,举世罕见,它的实施是对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系、行政效率、综合国力的全盘考验。
“‘三北’工程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各部门协同共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说。
多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一直是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十二届全国政协起,每届政协都会围绕不同时期工程实施的难点、挑战,通过提案、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建言献策。
每一次的深入调研,都是集思广益精神交流,让思想交融、让共识凝聚、让力量传递,彰显了人民政协的责任担当,也升华了政协委员的思想认识——“沙海”变“林海”,这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间奇迹,“三北”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干成。
“在河北,我看到了美丽中国故事的鲜活案例。”2024年4月,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许勤华参加了全国政协“深入推进重点区域蓝天保卫战”党外委员视察团的调研,“我在国际会议上曾面对过别人对我国大气污染的质疑。通过这次视察,看到河北大气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后面对这些诘问,我能更好地讲好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念兹在兹,每到关键时刻总是亲自为我们撑腰鼓劲、加油打气、指点迷津,是我们顶住压力、战胜困难的最大底气和最坚实依靠。”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是这些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他由衷说道,“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这些年,天更蓝了,水更净了,空气更清新了,身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
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次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翟青在与新成立的环境资源界别委员们交流感受时坦言,过去在被问起雾霾相关问题时总觉得“压力很大”;但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我国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
栖居在青山碧水之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凝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形式不断创新。
——采取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专题调研、读书进社区、合作举办专题论坛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中国建设重大方针,推动凝聚社会共识。
——精心组织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引导委员在深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的同时,注重感受发展成就、加深政策理解、实现自我提高。
——通过组织开展“绿色冬奥”学习考察,召开IPCC评估报告宣讲会,举办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专题报告会等,不断深化广大委员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这一重要指示彰显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动员号召。
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迅速行动起来。
2023年12月15日,环京津冀6省市相关领域专家和政协机关代表接受了全国政协委员燕琴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赠送的全国地表SAR遥感监测成果,这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开展的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中的一项……
一年来,从举办科普讲座到深入地方和企业会诊把脉、从助力乡村建设再到宣介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委员们结合自身所长,面向全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政协履职的实际成效,继而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管中窥豹,见微知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次次共识的凝聚,一句句恳切的建言,绘就人民政协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篇章,铺展开推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亮丽画卷。
展望未来,大道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作用,携手同心、履职尽责,集众智、汇众力,为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