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主论坛致辞指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再次强调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
过去10多年来,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点。《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高达10.92亿,形成了普惠可及的数字社会;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累计建成“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40%;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数字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重要经验来源,体现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念。过去十多年,数字技术应用在中国快速渗透,这既源于各类经营主体的大胆创新,也是基于政府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经济治理方面的努力。比如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直播电商等创新性商业模式在中国蓬勃发展,繁荣程度全球领先;高度重视并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底,全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数字经济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动力来源。数字技术本身是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且仍在不断发展进步,近两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加速,为未来更大规模应用带来很多新期待。数字技术是通用型技术,其广泛应用创造了新产业新模式。过去十几年,移动支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直播电商等大量革命性新模式频繁在中国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商业模式频繁迭代,也是各类生产要素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比如平台经济模式使大量生产要素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上升到数字空间集聚,在更大范围内分工协作,这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而这种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本身也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过程,产业数字化使传统产业得到数字技术广泛赋能,效率提升带来的是综合成本优势。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就是这种综合优势的突出体现。经济学领域有个概念叫“鲍莫尔病”,这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某些服务行业,特别是那些无法通过技术进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行业,其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对上升。而数字技术极大改变了服务业的性质,使大量服务活动彻底摆脱“鲍默尔病”的困扰并实现转型升级。比如数字技术使得舞台艺术表演可以通过直播传播到大量观众面前,5000万人次在2022年6月12日通过网络收看了北京人艺经典剧目《茶馆》的直播;最优质的课程资源通过视频网站突破时空限制低成本提供给广大学员,《高等数学(同济版)》课程视频在某视频网站点播量达到1.6亿。
数字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情优势。数字技术赋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根源之一在于它极大的降低了分工成本,这适用于任何经济体,但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在于,巨大的人口和市场规模使细化后的分工角色也可以面临足够大的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实现分工细化与规模经济互促,有助于提升分工的收益。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带来了更高的均衡分工水平,更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们应鼓励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两个方面大胆创新,完善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促机制,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