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副刊

抗战时期的“上海工业大西迁”

陶诗秀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23日   第 11 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上海。为保存上海先进的工业机械设备和战略物资,8月1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24次会议决定迁移上海工厂至内地。

8月11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财政部、军政部、实业部组织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以资源委员会为主办机关,林继庸为主任委员,驻沪主持迁厂事宜,调拨资金56万元作为初期经费。8月12日,上海各工厂召开会议,成立了以机器五金业为主的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推举上海机器厂的颜耀秋为主任委员,新民机器厂的胡厥文、新中工程公司的支秉渊为副主任委员,选定武昌徐家棚一带为集中地点。在“迁委会”的指导下,上海各工厂的内迁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各工厂工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和轰炸日夜苦干。敌机来了,他们伏在地上躲一躲,敌机一走,爬起来再干。随着战局一天天紧张,白天已经不能进行拆运工作,工人们遂完全转入夜间操作。在工人们的努力下,大批工业机器设备被拆卸、打包。

与此同时,“迁委会”紧急划定路线,领导集中抢运。南市一带的工厂设备集中闵行、北新泾起运,在闸北、虹口、杨树浦一带的工厂,先行将拆卸的设备、物资运至租界装箱,然后用木船自苏州河向外运输。途中,工人和船员为了躲避敌人的空中侦察,在木船上铺满了树枝、茅草加以伪装。运输时,每艘相距约500米,遥相照应;遇到敌机来袭,船员会立即将船划到江边芦苇丛中暂避。设备、物资运抵苏州后,“迁委会”雇用的小火轮立即拖着木船开至镇江,再装入大船运往汉口。

10月26日闸北失守,苏州河被敌人截断,形势越发紧急。“迁委会”立即动员各工厂将设备、物资取道内黄浦运往淞江,经苏州、无锡运往镇江。11月初,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江河道受威胁,“迁委会”再联络轮船将设备、物资运往南通,从南通转民船经运河至扬州、镇江。

11月12日上海沦陷,“工业大西迁”被迫结束。据统计,在历时3个月的行动中,上海军民将150余家企业的机器设备拆卸迁走,超过2500名工人与1.6万吨的机器设备撤退至大后方,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工业基础。

2024-07-23 陶诗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251.html 1 抗战时期的“上海工业大西迁” 65,25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