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调查研究

守正创新,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全国政协“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专题调研综述

文/图 本报记者 奚冬琪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29日   第 04 版)

调研组在宁波清真寺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出“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明确要求,这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更好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月24日至28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赴浙江省,围绕“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开展专题调研。在浙江期间,调研组赴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实地走访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院校,并与当地统战、民宗部门负责同志、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宗教院校师生深入交流。

坚持政治引领 全面加强党对宗教中国化工作的领导

浙江省是全国宗教工作的重点省区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齐全,宗教传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由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系统谋划部署以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先行省为总目标的“一省四区”总体构架,全域打造“之江同心·正信正行”宗教中国化品牌,扎实推进宗教中国化在浙江走深走实。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普陀山佛教协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习、宣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推进佛教中国化走深走实,促进普陀山佛教事业健康发展。”在舟山市普陀山普济禅寺的宣传橱窗里,一组宣讲全国两会精神的内容,让调研组和不少来寺里祈福的信众驻足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济禅寺方丈道慈介绍,每年参加完全国两会,他回到普陀山的第一件事,就是结合参会感受,向僧众宣讲会议精神,并要求全山各寺院(单位)执事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在宁波东部新城基督教堂,“宁波(鄞州)基督教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室”里,一组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讲述了近现代以来宁波籍基督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的典型事例,向信众传达了宁波基督教会的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怀,营造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每每回想起前辈们爱国爱教的事迹,都令人感佩不已,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故事。”看着展板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潘兴旺感慨万分。负责介绍的宁波市政协常委、教堂负责人单渭祥告诉调研组,在日常的讲经活动中,教职人员都会宣讲宗教中国化内容。同时,还经常在宣传窗和海报栏上发布、更新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中央精神和时政信息内容,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落地生根。“作为宗教界代表人士,我会及时向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升基督教界‘五个认同’。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推动宗教中国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得到了信众的认可。”

同样,在位于宁波市中心的三江口老外滩的江北天主教堂里,也有一处教育场所——浙江省天主教民主办教实践基地。

自去年5月正式开展以来,展览通过民主办教的意义、浙江天主教会历史沿革、民主办教爱国爱教、浙江天主教会杰出人物、教会文物等板块,利用空间光影和多媒体数字化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展示了浙江省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天主教民主办教的进程,以及民主办教实践成果。

多年来,浙江省始终把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引导宗教界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宗教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实施红色教育“五百行动”,即百场主题教育、百场文化大讲堂、百个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百场“我看浙江新发展”活动和百个浙江宗教好故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三爱”“五史”等教育活动,推动国旗国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创建“五进”宗教活动场所全覆盖。仅2023年,全省就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近千场,受众超百万人次,切实增强了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五个认同”。

坚持文化润教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价值

6月,正值江南的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小雨和升腾的云雾把位于会稽山麓的龙华寺装点得犹如仙境一般。

2020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生态寺院建设与管理规范》,推动佛教寺院从香火兴寺向生态立寺、文化兴教转型。作为“浙江省佛教中国化实践基地”,龙华寺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列。

“这里收藏的《大藏经》是哪个版本的?”看到龙华寺佛学图书馆中丰富的藏书,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张裔炯提出了疑问。“这里现在藏书有多少?什么人可以来这里借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宗性很感兴趣。

据介绍,图书馆主馆区包含中文、英文、日文三个图书区,目前已入库中文典藏图书1.7万余种;图书馆向所有市民开放,寺院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一直在努力。

龙华寺监院隆钦告诉调研组,这些年,龙华寺通过建设佛学图书馆、打造佛教中国化体验馆,以及推动“稽山书院”复院等方式,让社会大众感受佛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贯通,清晰理解和感悟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利用“之江问道——启明讲堂”、会稽山论坛等渠道,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大众举办文化讲座。

同样注重“文化兴寺”的,还有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的七塔禅寺。

“你经常来这里读书吗?”“为什么喜欢来这里?”“一般来借阅哪类书籍?”走进传统四合院式的建筑——“栖心图书馆”,调研组和正在这里阅读的市民攀谈起来。

“经常来。”“因为这里环境特别好,冬暖夏凉,而且图书的种类也很丰富。”“我最喜欢看和地方历史有关的书。”读者回应说。

寺院方丈可祥告诉调研组,图书馆分为读者服务区、阅览区和图书馆藏区,全馆藏书以佛教图书和浙东地方文献为特色,以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为主体,目前是宁波地区佛教文献最为丰富的图书馆。图书馆现有藏书10万余册,注册读者3500余人,年借阅量超2万册。“开馆以来,我们不断探索阅读推广方式、加快电子图书信息中心建设、积极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为宁波市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作贡献。”

“这里是‘道家第十洞天’,保存了大量古代碑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龙瑞宫记》摩崖石刻。因为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所以非常珍贵。”在绍兴市龙瑞宫,听着住持孔云鹏的介绍,调研组了解了龙瑞宫的历史沿革。

为了做好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文章,绍兴市深入挖掘、研究和发挥当地宗教文化资源优势,举办了各类活动。例如调研组走访的龙瑞宫,就因其和唐诗的渊源,而与“唐诗之路博物馆”相关联。

绍兴新昌大佛寺是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智者大师纪念塔为纪念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所建,目前新昌大佛寺正在积极建设“浙江省佛教中国化研究基地”。除此之外,绍兴市持续开展佛教历史文化研究,制作文化展示片,并连续多年举办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举办会稽山论坛活动,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对话交流,促进文化互动。围绕宗教与书法文化的融合,在王羲之书圣故里建设“戒珠讲寺书法院”,积极举办“五教同行”书画展等。围绕宗教造像艺术,举办全国性佛教石窟艺术研讨会,支持宗教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名山、名寺(寺观教堂)、名人、名校(宗教院校)等“四名”文化建设,开展“之江问道”讲经讲道交流活动,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文化品牌活动等方式,深入挖掘、研究浙江宗教文化资源,助力“文化浙江”建设。

坚持协同推动

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见成效

宗教中国化,最关键的是思想观念的中国化。因此,对宗教教义教理进行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的阐释,赋予宗教教义教规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各宗教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宗教思想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走访宁波清真寺时,清真寺教长马富强向调研组介绍了自己担任宁波市清真寺阿訇以来,依托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和政协委员身份,认真开展“解经”工作,利用清真寺的讲台宣讲新卧尔兹,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一定要认真做好解经工作,找准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嘱咐马富强,要广泛引导信教群众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令,自觉抵制极端思想和异端邪说,竭尽全力维护民族团结进步。

要实现宗教健康传承,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职人员队伍是关键。浙江省内的多所宗教院校,也是此次调研组调研的重点。

位于宁波雪窦山山麓的浙江佛学院自2016年建成以来,目前开办有预科班、本科班以及研究生班。学校坚持爱国爱教,育人为本,掌握佛教基础理论和教义教规知识与从事佛学研究、佛事活动并重,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才。

“你们看着都很年轻啊,都是哪些学校毕业的?学的什么专业?”调研组组长张裔炯很关心佛学院教职人员。当得知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有较高国民教育和佛学教育的学历水平,甚至有些还曾在国外进修过时,张裔炯对学校的师资力量表示了肯定。

学院院长怡藏告诉调研组,学院师资队伍采取“立足自身、合作办学、适当外聘”的模式,逐步充实完善。除学院的社会课程由宁波大学承担外,还聘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佛学院等相关院校1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作为学院研究生导师及客座教授。

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调研组了解到,学校除了重视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外,还以智慧佛学院建设为契机,注重构建智慧管理和智慧应用平台,既方便校务管理、学僧学习、教学科研,也为丰富学术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提供算力支撑和数字便利。

近年来,浙江省十分重视宗教人才培养工作。除了每年推选20名优秀的宗教界人士报考“双一流”高校或出国深造,还与高校合作,首创共同培养百名宗教界高层次“双通”人才模式。支持宗教院校开展千名教职人员在职学历教育,并鼓励支持千名宗教院校毕业生留浙工作,发挥浙江省宗教院校资源优势,分层次、分片区开展万名教职人员大轮训。同时,与省属高校合作共建宗教院校思政教育指导中心,推动全省宗教院校思政课规范化。

作为数字化、信息化强省,浙江强化数字赋能宗教事务管理,主动投身数字化改革,开发“之江同心——宗教智治在线”综合集成应用,实现全省宗教活动场所覆盖率100%,形成了宗教治理的新格局。构建“浙里民宗快响”,建好“浙里互联网宗教信息监管在线”,实现“1分钟确认、5分钟执行、10分钟反馈”的响应机制。

为期5天的调研让调研组看到了浙江省在我国宗教中国化实践探索中的新进展,了解了相关工作中取得的创新经验。但同时,调研组也发现,当地在宗教思想建设、宗教人才培养等方面,依然存在困难和问题。

对此,调研组提出,要支持引导宗教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断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进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引导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支持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宗教人才,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新的形势任务,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2024-07-29 文/图 本报记者 奚冬琪 ——全国政协“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专题调研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485.html 1 守正创新,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65,4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