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助力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综述之三

本报记者 刘彤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31日   第 04 版)

民族的复兴,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时代的进步,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形成新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决定》指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并专门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期间,来自相关界别、领域的政协常委、委员们展开深入学习研讨,纷纷表达着下一步如何立足本职建言献策,助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大家的共识是,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新征程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思想支撑、精神动力和文化基础。

让文化赋能精神文明

《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些常委们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包括“富口袋”,还要包括“富脑袋”,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让文化把生活装点得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全国政协常委朱生岭认为,高质量的文化发展可以提升富裕成色。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齐头并进、不能偏废。要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方面多作为、有作为。

朱生岭建议:“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契机,积极适应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新的制度机制,紧密联系文化艺术界、文化传播业等力量,加强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深入衔接,积极开展好文化服务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进入新时代,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显得更加迫切。”全国政协常委李龙熙认为,要进一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经典文化有人气、接地气,满足群众更多精神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李龙熙还特别关注到“流量时代”“网红经济”中对青少年、社会的舆论影响,他认为,要更加关注对青少年一代的正确引导,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空间。

全国政协常委陈彦认为,文学是塑造人的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强化理想信念,传承中华美德,作家重任在肩。他说:“我国的文化工作要有开放的格局,在广泛吸纳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风貌和特色。”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决定》指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其中,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

如何打造更加丰富的文化传播载体?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怎样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王宁表示,要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国家、省、市、县文化部门,以及文化场馆、文艺团体、图书出版等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工作和履职实际,王宁建议,要探索建立中外文化交流联席会议机制,采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法律保障、人才支撑、区域协作、科技创新等举措,建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要尽快适应文化交流改革要求,简化审批手续和审核标准,放宽学术交流国外专家的审核条件。破解文化交流人为限制和障碍,如文化交流的出国时间和出访地限制等。在曲阜、敦煌等优秀传统文化区域开设国际直达航班,给予落地免签、设立保税区等优惠条件。创新文化交流协作机制,畅通传播渠道,支持文化出口基地、文化贸易基地创新发展,打造国际化社会化产业化公益化的文化传播链。”王宁建议。

一些常委在发言中把对全会精神的领悟融入促进地方发展中,立足地方特色优势,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全国政协常委扎西达娃看来,文艺事业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深刻变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结合西藏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扎西达娃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决定》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推动西藏县区级文联和地市级文艺家协会建设,开展好“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好新时代西藏文艺作品质量、文艺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团结带领广大界别群众和文艺工作者,努力推动文艺繁荣、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用西藏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

在多个场合表达自己是“大湾区人”的全国政协常委何超琼表示,中国要不断增强国际人文交流,为全球重铸现代化的新范本。

“用好香港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国家方针政策,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发挥香港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何超琼建议,要充分发挥香港在经济、影视传媒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培育文化人才、打造文化精品、繁荣文化市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乐艺术、体育赛事产业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人士喜欢中国文化,愿意了解认识中国。这对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全国政协常委刘结一在发言中表示,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光明前景的故事,坚决驳斥境外“中国见顶论”“中国威胁论”“去风险论”等谬论,进一步坚定国际社会“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信心。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政协等故事,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治理体系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和认同。宣介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讲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进一步展现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影响力和感召力。

《决定》指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并从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来自对外友好界别的全国政协常委户思社对这部分表述特别关注。“如何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转化成我们的国际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如何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形成我们的话语体系和叙述体系,进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一整套体系?”户思社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

户思社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要构建能够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能够展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向世界展示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中华文化软实力。

结合致公党中央长期开展的侨海工作,全国政协常委卢国懿表示,华侨华人在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他们不仅了解中国,也熟悉住在国的文化,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是连接中国和住在国的天然桥梁和纽带。

卢国懿建议:“要积极开展公共外交,继续强化对外联络,发挥海外侨胞促进中外友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向海外人士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宣传中国发展理念,帮助国际社会从更多的维度了解真实的中国,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扩大共识,凝聚对我友好的力量,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助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改革要谋划,更要重落实。全会绘制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壮美蓝图,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开创伟大创造的活力和信心。与会政协常委、委员们一致表示,将全力以赴,把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履职实际相结合,扎实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2024-07-31 本报记者 刘彤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综述之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588.html 1 助力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 65,5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