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吉林的印象,你会想到哪些描述?
是炎炎夏日里凉爽的网红打卡地?是有着“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美誉的长白山?还是叹为观止的冬季雾凇、常年吸引中外游客的酷爽滑雪道……
很多人可能对吉林的印象停留在:这里是一处热门的旅游胜地。
不过,这一趟调研下来,记者对吉林又多了一层认识——原来,这里还是一方科技创新的沃土。
在长春市召开的重点提案督办座谈会上,通过调研组和当地职能部门同志的研讨交流,记者梳理出这样一组数据:
2020年以来,吉林省累计投入7.3亿元组织实施23个省重大科技专项,联合一汽集团投入12.3亿元启动3批一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产业化;
2023年,吉林省科研物质条件指数居全国第5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1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一;
2023年全年,吉林省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624份,成交总金额99.33亿元,同比增长119.34%和88.73%。实现科技成果省内转化1800项,同比增长49.38%;
今年,吉林省聚焦振兴发展实际需求,组织相关部门围绕大农业、大装备、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光电信息7大重点产业11条技术赛道和未来产业相关领域凝练技术需求,实施聚力攻坚任务……
除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吉林也晒出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比如:光华电子研发的全自动商用12英寸晶圆探针台、百克生物研发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等一批重大专项成果均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量产上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发的地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长光辰芯研发的高端CMOS传感器、吉林化纤研发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等技术成果、奥来德研发的OLED发光材料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首次克隆出控制大豆开花期和长童期的两个重要基因,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
在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吉林拿出了成绩斐然的答卷。
近年来,各地聚焦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立足地方特色,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创基因渗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一系列科创成果已经应用在人们衣食住行用的每一个环节。
特别是当前,各地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出具体部署,这为各地结合实践谋划落实举措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吉林省的这一面,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的科技创新沃土会越来越深厚宽广,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将更加澎湃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