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科技文化

矢志深化改革 持续科技创新

武强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31日   第 09 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立意高远、视野宏大,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绘就了新时代改革发展蓝图,也为行业发展和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激发全党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作为长期从事矿山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教学和科研的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是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保障煤炭安全绿色高效益开采、维护矿区生态环境,在煤矿顶底板突水灾害预测预报、煤水双资源矿井协调建设与开发、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与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与绿色矿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推动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科技和管理难题,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推进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推进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领域的改革创新,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准确把握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总体要求,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矿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矿井水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进绿色勘探、科学开发、节约集约利用。注重源头预防和系统治理,加快构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创新矿区水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完善矿区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破除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积极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整体效能。

三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仅要加强从0到1的原创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的突破创新,而且应重视解决从1到0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临的产业化难题。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领域是支撑煤炭等能源资源安全高效开发的重要基础,事关国计民生。我们要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卡脖子”难题,在矿山顶底板突水灾害预测预警及其防控、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大数据分析等方面下功夫,构建井上井下协同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高精度探测、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精准防治等先进技术与装备,瞄准国际前沿和我国发展的迫切需求,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增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用改革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我们要时刻牢记科技为民的宗旨,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推进矿山水文地质的各项工作。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煤矿一线的推广应用,研发智能化、轻量化的水害监测预警设备,加强对采煤、掘进工作面等重点区域的动态感知监控,将各类水害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立足矿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与利用、地表塌陷区治理等惠民工程,打造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矿区,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破解煤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民生改善和区域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共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个人事业融入服务国家富强、增进人民福祉的伟大事业之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破解行业重大难题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4-07-31 武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606.html 1 矢志深化改革 持续科技创新 65,6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