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经济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钟瑛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5日   第 09 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等。这些都凸显党中央对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高度重视和迫切感。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在实践中,新质生产力已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物质技术基础主要体现为新质生产力,都有赖于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新型的生产资料,都离不开现代高科技的研发和运用,而现代高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品质生产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构成。

当前,我国大部分领域已基本解决“从无到有”的供给问题,但高品质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形成需求提升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往往伴随着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资源配置创新的显著提升。在21世纪的中国,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新质生产力的特性愈发显现。它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如知识、数据、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关系必须相应调整,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以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潜能,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然而,当前现有的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明显滞后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生产关系过分依赖物质要素投入,忽视了知识、技术和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的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的提升。此外,旧的经济体制、科研体制可能束缚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阻碍了创新的源泉——企业和个人的活力释放。因此,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使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要求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不断完善现有生产关系。

我认为,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以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变革为基础推动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为手段优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基点构建营造国际创新环境优势。总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办法打通堵点卡点,以制度创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必将有效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障碍,让创新创造源源不断涌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挥其澎湃动能。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充分展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激发新的生产力的同时改革生产关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序幕,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已进入关键节点,我们要着力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便更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2024-08-05 钟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808.html 1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65,80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