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教育

面对人工智能 需持积极心态、主动求变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6日   第 10 版)

与徐坤委员对话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改革的过程中,记者向徐坤委员问道:“您个人对人工智能是何种态度?在生活中又是否会利用人工智能开展工作?”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坤的回答十分坦诚,他表示,最开始自己对人工智能也抱有观察的心理,但慢慢地他发现拥抱人工智能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会是个人跟随时代发展脚步的必然选择。

当前,在学习科研等一些领域中,借助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评价一项活动是否与时俱进的新标签。“未来,在生活、学习、科研等各领域,使用人工智者将可能会实现对未使用人工智能者的降维打击。”在今天,类似于这样的论述同样不绝于耳。

然而,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迭代,大多数人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些许的期待中夹杂着更多的担忧——人工智能会不会为人类所用?他们会倒逼人类进步、解放人力还是会逐步取代人类?但其实如此纠结的心态于人类而言或许并不陌生,早在电脑、互联网走进人类历史时,人们就已体会过这种心挂两端的奇妙感觉。

但历史演进的脚步不会因人类的复杂情绪而放缓,人工智能时代正在渐行渐近。这一切就如同互联网时代曾经遥不可及,而今天已经完全将人类生活浸润在其中一样。历史告诉我们,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参与、主动应变。拥抱新技术、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发挥出人类的独有价值,超越并驾驭人工智能,这对于未来的学生、教师、高校以及任何个体及组织而言都将会是一堂必修课。

而这堂必修课修得好坏,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主体”与“工具”的关系。这里首先应明确的是人类作为人工智能的使用主体,掌握驾驭工具的主导权。因此,以开放心态去接受时代的演进是根本。与此同时要明确并充分挖掘自身与人工智能相区别的比较优势,正如徐坤委员所讲,当未来知识记忆与信息检索已经不再成为人类的优势,甚至人类在这些方面将被人工智能远远甩在身后时,人所独有的,如想象力、创造性、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将成为人类之所以可以称为人工智能使用主体的最核心竞争力。

再者,发展好“工具”、利用好“工具”,是人类作为工具“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同时这更是高校教师及高校所培养的未来时代创新主力的学生们无法推脱的时代使命。对话徐坤委员过程中,记者也曾向他问道,不同专业的学生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徐坤委员表示,创造发展人工智能者与单纯使用人工智能者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时,的确可以持有不同状态。“对理工科学生,特别是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推动人工智能进一步演进,并保障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和稳定。而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或者普通生活受众而言,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人工智能,并学习如何高效地利用人工智能之上,以促使人工智能真正可以为人所用,优化个体的学习及生活效率和品质。”

曾经,人们所期待和担心的每一轮科技革命,都无一例外地在人们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实践探索中,成功地转化为能量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并极大程度地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双脚。而今天,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就让我们主动求变,从高校变革、学生和教师的心态开放开始,共同去拥抱人工智能这个新时代产物,促使其“工具”价值更大程度地被利用,促使人类个性化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落地成为现实。

2024-08-06 朱英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864.html 1 面对人工智能 需持积极心态、主动求变 65,8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