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观察

创建食学科学体系造福于人类

张纲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7日   第 04 版)

创建食学科学体系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意义的大事。

创建食学科学体系,支撑全球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时,越来越注重基于整体认知解决食事问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共有17项,与食事问题相关就多达13项,其中,零饥饿、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问题是关注的重点。吃饱吃安全是人类基本人权,但是至今在世界上并未全面实现。因食物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冲突不断,人与自然生态的矛盾突出。这些食事问题始终困扰着世界,没有因为科技进步而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食事问题的认识是割裂和分散的。因此,基于整体认知形成一套科学理论体系,尤显重要。

创建食学科学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营养失衡等问题,推动粮食生产的绿色转型和粮食贸易的通畅便利。食学理论的提出和食学科学体系的创建,对于实现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食物获取与饮食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系统认知与统筹治理的关键作用。这是食学领域解决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

创建食学科学体系,反映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也是秉持“民以食为天、食以优为先”理念的发展。

食者的需求既包括食物资源的公平分配、食物供给安全等,还包括营养、健康、长寿的需求。食学科学体系的创建,在促进生存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助力高水平供给引领高品质饮食文化的发展,通过向全社会推广以“肌食耦合”为代表的科学吃法,提高人们吃事的五觉审美,引导健康消费,摒弃奢侈、猎奇等食事陋俗,崇尚优质、绿色、可持续的现代食学追求。同时,发挥食学的整体统筹优势,结合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促进多学科联合,最大程度地提高食事生产效率与食物利用效率,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科学的高效供给,建设形成品种丰富、品味适宜、品质优良的食物供应链。通过食学理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共建、共享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的饮食文化。

食物获取包括食物野获、驯化、加工、流通等诸多方面。创建食学科学体系,能够推动农业领域从种业、耕种、收割、流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能够在食物加工领域,强化选材、生产、检测、包装、运输全链条质量提升,能够在食品消费领域推动烹饪食材、调料、器具、冷链等系统性安全保障与健康升级。同时,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及数据处理系统,推动“食联网”建设与推广,推进食物生产、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质量升级与动态监管。

食学科学体系的创建,将促进完善食事秩序的调整机制,推动政府主导的经济、行政、法律等强制性手段与社会弘扬的公序良俗、素质教育、道德文化等引导性手段有机结合,完善食事和谐的运转机制,促进食物资源优化配置。在强化食品安全保底线制度体系的同时,加快推进食品质量分级、高端认证等制度的构建,抬升质量高线,促进供需适配,助力食事治理制度的创新优化。

用好食学科学体系,以高标准引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食学领域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高标准引领。

首先,食学涵盖农学、食品加工、营养学等学科,涉及一、二、三产业的诸多环节,以食学理论为指导的标准架构,需要打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对现有相关产业标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与调整,通过标准整体升级,支撑产业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第二,推动相关产业标准体系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政府颁布标准在保障健康安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通用性、指导性作用。市场自主制定标准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反映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发挥创新性、引领性、竞争性作用。食学理论应该成为新型标准体系布局和建设的重要依据。

第三,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推进食事领域国际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解决全球食事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食学科学体系的创建与发展需要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协同推进,才能使食学这门新兴学科成长得更充实、更丰满。期待食学研究不断深化,食学理论指导的相关产业不断发展,造福人类的进程不断加快,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24-08-07 张纲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887.html 1 创建食学科学体系造福于人类 65,88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