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两岸

‍‍‍新生代台商廖哲宏:

父辈“敢破能立”的精神要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修菁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7日   第 08 版)

深圳相对台湾的一些大城市,职场竞争纵然激烈些,但这里也机遇无穷,会让你对自己的明天有所期待。

“建议台湾的小伙伴在生涯规划里,将深圳列入必打卡地,来这里工作或实习一段时间,这个全世界最有活力和最具动能的城市魅力,一定会打动到你。”这是来自台湾的“80后”青年廖哲宏在深圳打拼20年的肺腑感悟。

廖哲宏现在是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隆健康”)董事、董事长特别助理。作为一位在深圳工作、生活了近20年,自诩已是“老深圳”的台湾青年,他认为深圳相对台湾的一些大城市,职场竞争纵然激烈些,“但这里也机遇无穷,会让你对自己的明天有所期待。”

▶▶▶台北商人家庭走出的“台商二代”

廖哲宏出生在台北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最初在台北士林一家自行车零件公司上班,1971年另立门户创立了一家车料工业公司,1989年公司由一家小型零配件加工厂发展成为台湾地区自行车零部件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也就是在这一年,廖父作出了一个在彼时十分果敢的重要决定,回祖国大陆投资创业。

1991年,廖父和兄弟几人在当时的深圳市宝安县龙华镇第四工业区合伙创立了信隆车料(深圳)有限公司,生产自行车零部件,这也是如今在深交所A股上市的“信隆健康”的前身。

因父亲在大陆办厂,廖哲宏比同龄的台湾小伙伴也更早获得机会“登陆”。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年暑假固定会到大陆一趟,去看父亲和父亲的公司,留给了年少的他很多的记忆。

相比今日台北到深圳的两岸直航班机一天多班,往来两岸十分便捷,完全可以一日内搭早班航班到深圳办事,傍晚就能回到台北,那时廖哲宏随家人到深圳,还得经由香港进罗湖口岸过关,“所以当时有人戏称罗湖口岸那座桥是‘奈何桥’,那时香港人就是每天过关,到深圳采买物品。”时光划过30年,廖哲宏感慨于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的日新月异,“现在高速只需要30分钟车程,当年我们需开1个多小时的泥巴路。”他还感怀于内地这些年各领域飞速发展和城市宜居性的显著提高而自然而来生成的吸引力,“新冠疫情期间,香港人反而想来深圳,近期港人成为深圳最大群体的观光客,深圳的商场和休闲景区也成为港人的周末休闲必访点。”

近日,由台湾音乐人凌峰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初,讲述大陆风土人情的电视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被台湾网友重拾热追,采访中,廖哲宏恰好也谈到这部陪伴了他的童年的电视节目,“当时台湾电视台是每周播放一期,还有一档和这部电视片差不多的节目叫《大陆寻奇》,我当时就种下一个梦想,长大了,我也要去大陆各地走走,看遍那些瑰丽多姿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美景,尝遍那些透过电视画面,就让人流口水的美食。”

那时的廖哲宏对于大陆的向往,带着一个年少者的朴素愿想,今天他再回望因由一档文化节目播种下的人生梦想,让他意识到,文化联结两岸的力量,“当时的两岸各领域渐次开放,正是因为这扇文化之窗,让像我一样的台湾青年愿意来走走看看,进而留在这里工作、生活,我也愿意多做能够连结两岸的桥梁事情。”他说。

▶▶▶人生选择顺着时势走

廖哲宏真正来到大陆长居的契机,是在2004年。那一年,他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运动行销管理系本科毕业。“当年选专业时,并没有想过是为回大陆‘接班’做准备”,但时间之车走到21世纪初这一时代节点,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因素都推着廖哲宏的人生轨迹顺着时势而行。

最初回到大陆,廖哲宏并没有立即回到家族企业上班,而是应聘进了一家亚洲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体育用品零售商企业。他先是在该公司的广州分公司工作,大约一年之后又与团队来到深圳,继续开拓市场。

随着在公司中承担的责任更重,廖哲宏感觉到了一丝职业能力的恐慌,于是他选择到国外继续攻读商科的研究生课程。直到2013年,他确信自己经历充足时间的给养赋能,一切都准备好了,再次返回大陆,正式加入到家族企业。

在信隆公司,他最初从基层的外销业务做起,“既要接单,还要到处跑客户”,到现在负责公司的厂房建设和土地开发,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廖哲宏有机会深度触摸深圳这座年轻的大陆城市朝气蓬勃的城市脉搏,“我可以说,也是深圳发展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见证者。”

他为人民政协报记者举例,“在深圳,每28.5秒,就有一部智能手机被生产制造出来;每6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每步行15分钟,就会遇到一座社区公园,同时这座城市对于土地利用及开发上更加市场化和法治化。”他惊讶于“深圳速度”,同时这座不断向好而生的年轻城市涌动的创新要素,呈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也留住了廖哲宏作为新生代台商的心,“现在的深圳已经变成中国市场化和法治化的一个代表,而且还是全国的标杆,深圳与珠三角的产业供应链配合可以说是最有效率的地方,产业分工及自动化程度也都非常高。这也让我们公司对在大陆长期发展非常有信心。”

身处创业的热土之上,廖家的生意——信隆公司也不断迈上新台阶。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月,信隆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在大陆上市的第四家台商企业。公司在全球自行车零配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等领域多年保持行业领导地位,产品除在大陆销售,还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地区。目前,公司在大陆实现了华南(深圳)、华东(太仓)、华北(天津)三大重要自行车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并在越南建立了第四个生产基地,积极拓展全球自行车及运动健身康复器材产业。

“深圳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绝对是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政府对于高科技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和补助、高效的供应链以及各产业指导单位,皆给予产业最大的支持,这让我们企业没有理由不继续努力,‘卷’出高效。”谈及深耕大陆市场的信心,他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采访中,廖哲宏还和记者分享了他对“台商一代”父亲的认识。“他当年将事业重心转到大陆,十分有前瞻性,尽管从头做起的过程很艰辛,但正因为他当年敢于‘破’,才能公司今天的‘立’。大陆市场现在无论是从外贸零售的角度,还是制造业的角度,都已成为引领世界设计及智造的中心,来到深圳工作生活的这十年,我更深切认识到这一点。”

▶▶▶年轻人就该主动迎接“卷”

采访中,记者还和廖哲宏聊起了大家对台湾青年的惯常印象“喜欢小确幸的一代”,他却不认同这样的泛泛标签,“我觉得我身边的很多台湾青年都挺拼的,年轻时不主动迎接‘卷’,哪有老年时的休息必要呀!”

他还拿勤奋的父亲那一代台湾商人作为榜样的力量,“我父亲之所以能把信隆做成今天这样大的产值,是因为他把每天向前进一步,每天在想着怎样去提高产品质量成为一种习惯。”

在商场驰骋十余年,廖哲宏也越来越意识到,“打赢持久战,必须有个好身体。”工作之余,他坚持铁人三项的训练,“喜欢这项运动,有两大原因,一是这项运动不需要团队,一个人坚持训练就可以完成。二是在运动中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自律,在品质意志、专注度以及体能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锤炼和增强,并有助于个人领导力、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深圳台商协会倡议下,信隆公司自2020年起组建了慢速垒球俱乐部和球队,也积极主办和赞助各类慢速垒球赛事(如“信隆健康杯”),搭建两岸间慢速垒球爱好者竞技交流的平台,推动两岸慢速垒球运动发展,以期以球会友。

现在廖哲宏一家人都长居深圳,两个小孩也在深圳读书,“比起台湾,虽然在深圳工作压力大点、竞争激烈些,但这里机遇更多,而且很快就会让你找到家的感觉,就像深圳这座城市的宣传语,‘来了就是深圳人’。”

2024-08-07 本报记者 修菁 ‍‍‍新生代台商廖哲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903.html 1 父辈“敢破能立”的精神要传承下去 65,90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