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次全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革新篇,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部署经济体制和其他各领域改革。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等。
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全会总体部署,特别是有关卫生健康改革的部署要求,必须全方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七有”“五性”总体要求,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更好保障“病有所医”方面,聚焦“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对照全会部署,逐条细化成任务清单和工作清单,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做好贯彻落实。
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老百姓更好“看得上病”。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实现优质医疗服务公平可及。结合区域功能和人口分布,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城南地区、京西地区、“回天”地区等布局,重点补齐儿科、精神、康复护理等薄弱专科短板,不断提高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医疗服务连续可及。在62个综合医联体、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基础上,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支持配套政策,加快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筑牢基层服务网底,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便可及。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点升级,完善诊疗设备配置,加强儿童、老年等重点人群服务,深入推进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切实保障居民在家门口就看得上病。加强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急救服务快速可及。完善全市急救网络布局,提升120急救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学校、地铁、火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AED配置实现全覆盖。
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让老百姓更舒心“看得好病”。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群众就医安全。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改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提供慢性病长处方、缺药登记、预约转诊等便民服务。增加短缺医疗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构建 “预防、治疗、照护”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加强老年医学科、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扩大老年居家医疗服务供给,提高老年健康服务便利性。
加强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控,努力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聚焦健康影响因素,围绕健康环境、健康行为、健康服务等,扎实推进健康北京行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疾病防控水平。加强疫苗接种,从源头有效降低传染病对健康影响。强化慢病防控和管理,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等专项筛查,提高重点慢病早发现率并有效降低疾病风险。
坚持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鼓励医疗健康数据赋能创新。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三医”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聚焦新药研发、互联网医疗、智能辅助问诊等应用场景,发挥数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擎作用。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全力做好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双牵头工作,加强医学科技创新,完善支持研究型病房优质高效发展措施,优化临床试验服务,畅通国谈药品入院使用。实施卓越临床研究计划和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央地协同。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赋权改革,发挥医学科技创新对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支撑作用,提升首都医学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贡献首都卫生健康应有之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