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

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是永存的

——由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说开去

李岩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7日   第 12 版)

▶▶▶精彩阅读

多次重游大运河,我看到生生不息的大运河孕育了两岸繁盛的文化,长长的大运河贯通南北,串联着历史的记忆,如明珠般的文化遗产、文物遗存散落在运河两岸。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成为人类文明创造与遗产资源的泱泱大国。

今年也恰逢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引发了我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的关注和关切。7月27日,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济宁分会场暨首届济宁市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济宁市全民健身广场开幕,我有机会参加了分会场的相关活动。在当地宣传部门的支持下,我参观、调研了位于任城区古槐路的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多次重游大运河,我看到生生不息的大运河孕育了两岸繁盛的文化,长长的大运河贯通南北,串联着历史的记忆,如明珠般的文化遗产、文物遗存散落在运河两岸。

遗址公园内的河道总督署展示馆位于遗址公园东南角,刚刚对全体市民开放。展厅以“砥柱中原 转漕上国”为主题,描绘了大运河源流千载和河道总督署司运治运600余年的壮丽画卷,揭示了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河而兴、因署兴城的历史密码。展厅还复原了明清时期济宁市景,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老济宁的城市烟火气息。所谓“运河通,济宁兴”,济宁是会通河开通以后兴起的运河城市,明清两代成为山东乃至北方运河沿线最为繁华的运河城市之一。从南门城外的大运河走上码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仿佛可见大运河上百舸争流,商贾云集,运河两岸城市街市繁华,商铺林立。清代商业街巷复原场景,还原了清代济宁手工业钱庄、布匹、红炉业、药铺、杂货店、竹器业等的繁盛景象。

展示馆还通过大量的视频,集中展示了元明清三代治河名臣的治河历程,像郭守敬、宋礼、潘季驯、靳辅,一直到于成龙,林则徐,他们勤勉治河的事迹鼓舞人心。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与浙东大运河。它沟通了中国南北五大水系,西连陆上丝绸之路,东连海上丝绸之路,是世界海陆交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自古以来,大运河文化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扬州的大运河博物馆成为游客扬州文化之旅的必经地,北京通州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多处建筑物已成为年轻人倾心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编纂了《大运河画传》,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必读书,还有著名学者史念海《中国的运河》、单霁翔《人居北京:一脉中轴伴水行》《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姜师立《传奇中国:大运河》、许卫国《运河三部曲》、王磊《流变之景:艺术史视域中的大运河》、程颢《壮游大运河》等著作从遗产保护利用、文化阐释传播、文旅融合发展、区域协同治理、运河学理论等方面,有力阐释了大运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文脉的历史意义,生动诠释和有力见证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标识性符号,其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越是身临其境,越会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宏大气质与隽永情致,让人流连眷顾、思绪绵长。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使大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

2024-08-07 李岩 ——由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说开去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924.html 1 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是永存的 65,9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