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方政协

夯实“生态本底” 释放“生态红利”

——湖南省政协聚焦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入调研协商

本报记者 刘洋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9日   第 07 版)

洞庭湖孕育和承载了包括湿地、湖泊、森林、野生动植物等在内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如何让洞庭湖自然生态资源成为百姓可感、可见、可及、可歌的“金饭碗”,将洞庭湖的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

近年来,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致力于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为给省委、省政府提供有益参考,今年,湖南省政协将“推进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培育大美洞庭绿色新动能”作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由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建省委会、九三学社省委会联合承办。

3-7月,毛万春、黄兰香、赖明勇、胡伟林等省政协领导分别带队,深入环洞庭湖部分县市区考察,并赴省外作对比调研。其间,还开展了“云上调研”,发布“洞庭湖的绿水青山如何变现诚邀您建言”的热点关注话题,共征集到意见建议一千多条。7月5日,省政协主席毛万春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研究。民建省委会、九三学社省委会、环洞庭湖市县政协也开展了多层次、多区域的协同调研,多角度、多维度丰富了调研成果。7月28日,省政协常委们参加“云上议政”,分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洞庭湖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洞庭湖生态农业发展、洞庭湖生态旅游开发利用、洞庭湖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补偿等5个专题开展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在广泛、深入调研并征求民建省委会、九三学社省委会和省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调研报告和相关建议案。

调研报告认为,洞庭湖生态资源底数摸排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支撑力不断增强,区域性公用品牌不断增加,基本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跨省补偿取得突破。同时,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与价值评价滞后、市场转化能力不强、管理制度不优等突出问题。对此,调研报告提出了制定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设立洞庭湖“生态指数”;健全洞庭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洞庭湖生态治理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打造“洞庭国际湿地”中国文旅新地标,大力发展“洞庭生态农业模式”;探索建立洞庭湖“湿地银行”、发行洞庭湖“生态券”等17条具体建议。

“运用科技手段对各生态产品基础数据进行捕捉、筛选、分类和整合,建立生态产品清单。”“根据核算结果设计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等指标,科学评价环洞庭湖各县市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创造能力,提高核算结果的社会认可度。”“构建合理的碳计量体系,实现洞庭湖区碳排放数据精准监测。推出湿地债券、湿地保险、林业期货等具有湖区特色生态价值的金融产品。”近日,十三届省政协召开第九次常委会会议,就此课题专门开展协商议政,张彩平、陈洪松、李永波、陈燕东等4位省政协常委围绕主题发言。省政府领导和相关省直单位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建议。

据悉,下一步,省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充分吸纳此次协商成果基础上,切实抓好成果转化和运用,持续摸清底数,构建“生态地图”,注重模式探索,释放“生态红利”,加强生态保护,夯实“生态本底”,扎实做好转化、细化、深化文章。

2024-08-09 本报记者 刘洋 ——湖南省政协聚焦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入调研协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010.html 1 夯实“生态本底” 释放“生态红利” 66,0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