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让这条全长7.8公里、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再度成为世界的焦点。不少人在为这一消息感到振奋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重要意义在哪儿?为何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杰作”?北京中轴线上的故宫、天坛、大运河已是世界遗产,为何还要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对于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予了解答。
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动的中国案例
作为文化工作者,周庆富表示,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振奋人心、令人鼓舞。这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动的中国案例。
在周庆富看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其意义重大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我国作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多个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此次申遗成功是不断强化履约实践、彰显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智慧的具体实践,对提高文化遗产保护能力、传承并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标志着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由单一的固态保护向活态化保护转变,由单一的古建筑、遗址、遗迹等文化遗产保护转型为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同步、整体、系统保护,由一处建筑遗产的保护转为对包括建筑在内的多种要素的全面保护转变。
周庆富进一步表示,中轴线成功申遗不仅保护了古建筑和与之相关的文物,也有效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规划理念,以及城市建筑中所涉及的哲学和人文思想,为妥善保护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那么,北京中轴线12年的申遗之路,传递了哪些保护理念?周庆富提到了5个关键词:系统性保护、活态化保护、生活化保护、智慧化保护和数字化保护。他认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建立了一种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相互融合的模式,建构了建筑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此外,申报过程中,我国从体制机制方面形成的保护实践与履约申报同步进行的模式,也是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各类文化遗产同步保护的过程。”周庆富说。
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建设“中”“和”思想的体现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这样形容北京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因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延伸、一贯到底的规模……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在周庆富看来,梁思成先生所说的“秩序”既有城市的建筑规范、功能分区、生活便捷之思考,更有城市治理理念,人文关怀等多重含义。
周庆富认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是一种具有更深层次和更多文化内涵的定义,涉及到人文思想、城市治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定位等多个方面,是从都市建筑形式到都市建筑思想的一种全新解读。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建设理论中所表达的“中”“和”的哲学思想。“中,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是事物最佳结构和最佳比例关系。‘和’则由‘中’而生,代表了不同事物间最佳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北京中轴线从城市建筑功能和形态美学方面,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基础,以对称的美学法则和中国都城区域化功能划分方式,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周庆富表示。
对于故宫、天坛、大运河已经是世界遗产,为何北京中轴线还需要申遗?周庆富解释说,北京中轴线和故宫、天坛、大运河等世界遗产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属性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申报理念也不同。“故宫和天坛都属于古建筑群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是古代的历史文化遗存,北京中轴线不仅仅是建筑群和历史文化遗存,更是城市建筑与城市治理理念、城市建筑思想等的组合体,中轴线几乎涵盖了上述遗产形态,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产价值,也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和特色,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理念传承至今的标志。”
让更多人领略北京中轴线之美
“申遗成功后的保护任务更重,也更复杂。”周庆富进一步表示,就加大保护研究而言,第一个是加强现代生活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解决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问题。第二是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方面的研究,打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壁垒,优化各类文化遗产的协调联动保护机制。
申遗成功之后如何让更多人领略北京中轴线之美?
周庆富建议,一是加强宣传与传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美学特色,吸引公众的关注。可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普及北京中轴线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文化自信,增强保护意识。
二是整合中轴线上多个景区及公园遗址,提供不同游览线路,通过设置清晰的导览标识和线路地图,便于人们获取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建筑等信息。加强中轴线沿线的交通、卫生、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游览环境,进一步优化游览体验。
三是充分借助高科技手段,强化数字化保护。可以采取数字复原与展示技术,复原中轴线上已损毁或消失的历史遗址、遗迹以及生活场景,让游客能够直观感受到北京历史的厚重感。
四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组织举办与北京中轴线相关的展示展览、学术研讨及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保护中轴线保护的策略和方法,为中轴线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同时,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机制建设。”在周庆富看来,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加强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传承同样如此。只有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才能形成保护传承北京中轴线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