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尔姆孜巴”商出“新羌调”

本报前方报道组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13日   第 01 版)

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所在地曲山镇的一处半山腰上,有一个羌族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村寨,寨子里有一处天然形成的石椅,遂有石椅村之名。村子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被誉为“云朵上的羌寨”。

近年来,石椅村依靠独特的羌寨传统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路宽了,路灯亮了,村容整洁了,环境更美了,游客也更多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点赞石椅村:“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

回想起当时与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的情景,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难掩兴奋:“一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村子又发生了很多新变化。这些变化,既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们的努力,也离不开‘尔姆孜巴’议事协商平台的助力。”

对此,石椅村新村民、民宿经营者孙晓春颇有感触:“之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环境也不太整洁,一些人家随意在门前晾晒衣物。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广泛听取村民和民宿经营者的意见建议,通过‘有事来协商·尔姆孜巴’议事协商平台与各个方面进行协商,推动村里修路、安路灯、建凉亭、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等,现在游客来村里旅游的感受好多了。”

何为“尔姆孜巴”?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主任鲁晓莉介绍,“尔姆孜巴”,汉语称“议话坪”,是羌族人原始民主制的遗俗,是嵌入羌族文化,根植于羌乡大地的传统民主协商形式,羌族人自古就有通过“尔姆孜巴”进行民主协商议事的习俗。为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县政协把新时代政协“有事来协商”与羌族传统民主议事方式——“尔姆孜巴”有机结合,创立了“有事来协商·尔姆孜巴”品牌。

据了解,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协按照“建机制不建机构”原则,将全县194名政协委员下沉到基层一线,建立了20个乡镇(园区)政协委员联络站、235个村(社区)议事点、9个委员工作室,全县“有事来协商·尔姆孜巴”平台建设实现了区域全覆盖、界别全覆盖、类型全覆盖。

“我们联络站共有13位驻镇政协委员,分别来自工商、科技、教育、妇联、民宗、特邀等6个界别,他们平时结合自己的工作,走基层、访民情、查摆问题,然后和群众协商破题的方式方法。当调研有了成效,我们再拿出来与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协商。”北川县政协委员、曲山镇政协委员联络站站长王春表示。

王春介绍说,2023年1月,有政协委员和群众反映了石椅片区各村在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联络站召集委员们进行了充分协商,相关意见建议报送党委、政府。党政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当年7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资金2512万元就到账了。这可是协商出来的成果。”

“石椅村的小微协商实践,便是‘中国式商量’的生动体现。在这里,百姓的声音得到倾听、问题得以解决,乡村环境改善的成果日益显著。”王春表示。

“‘有事来协商·尔姆孜巴’这个平台,务实、接地气!”北川县委常委、曲山镇党委书记丁猛坦言,镇村干部的工作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大多不喜欢严肃的会议,因为只有在放松的时候,他们才会敞开心怀谈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党和政府才能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及时去沟通和解决问题。政协委员就是连接百姓与党和政府之间的重要桥梁。”

“比如,‘云上石椅’品牌的推出,就与‘有事来协商·尔姆孜巴’协商平台密不可分。”丁猛表示。

近年来,石椅羌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康养、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让“过客”变“留客”、让“流量”成“留量”。

“渐渐地,我们发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外地游客来到石椅不只是吃饭住宿,他们还需要知道哪些地方有医院、加油站、商店、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协委员、经营户代表、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皂角树下,开了一个‘尔姆孜巴’协商会。”丁猛告诉记者,经过协商,在全镇打破行政村界限,成立镇级的北川石椅好样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开发“云上石椅”小程序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硬件”“软件”提升,村容村貌美化,石椅村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中,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子。

陈爱军介绍说,2023年,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的石椅村,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同比均实现翻番;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6.79万元,同比增长50.88%,不仅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有事来协商·尔姆孜巴”协商平台“商”出了羌寨的“新羌调”。

2024-08-13 本报前方报道组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124.html 1 “尔姆孜巴”商出“新羌调” 66,1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