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聚焦深加工,走好农产品品牌建设之路

张志军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13日   第 09 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竞争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这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农惠农富农”要求的重要抓手。以天津为例,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中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我们围绕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做精做强天津市农业品牌,积极推动该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尤其是创建的“津农精品”品牌目前已有200多个,与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结合,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品牌引领农业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但在调研中发现,天津市农业品牌建设除了在政策、资金、管理及技术等要素保障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外,主要是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支撑农业品牌规划、培育、保护、营销、宣传和标准化建设所需要的产业基础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三产融合不足,农产品增值环节做得不到位,导致涉农企业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维护的力度不够,品牌承载力不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体量最大、产业关联度最高、农民受益面最广的产业。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5万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0.3万亿元。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2.52倍,比发达国家平均3.5:1低1.0。实践表明,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好的地方,往往能够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大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偏小,存在着“要啥有啥,买啥没啥”的怪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文旅融合发展与相应的品牌建设用力不均衡,产业体系缺乏链主带动,导致提升的农产品价值链不能很快形成市场竞争力。

如何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共同发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主体,构建以农文旅融合为载体,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链主的农产品品牌?我认为,还需通过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链,使其成为品牌差异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来源,并与农业、文化、旅游和体育等多个领域相互促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将农产品深加工环节铸造成农业品牌建设的产业之基。

一是强化农产品加工科研中试能力建设,提高成果转化中的有效技术供给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对提高农产品加工科研中试能力建设提供专项基金。对现有中试平台如各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通过定向资助或每年提供一定的运行经费的方式,按照产业链技术需求加快制定科研中试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尽快解决由于中试熟化环节的断档,导致大量产后科研成果止步在实验室阶段的问题,为产业提供高质量可转化成果,促使其为产业链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加强科研中试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中试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目前,中试人员基本都是从研发人员中衍生出来的,中试环节要完成与制造、供应链体系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包括编制中试计划、落实中试需要的设备、环境、仪器、人员的需求计划与配置准备、相关工艺文件等,这些都对中试工程师自身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二是细化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门类广、链条长,具有良好的投资属性和巨大的投资空间,是城乡融合的重要产业载体。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关注农产品加工业,使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下沉,促进产地与销区、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农产品加工业可将工业化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注入农业,把田间地头打造成“原料车间”,把加工流水线打造成“观光工厂”,把体验店打造成“现场制作”“线上销售”,把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三是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战略,构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产业核心、以农文旅融合为载体的农业品牌生态系统示范工程。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的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和多层次产业体系示范工程,可以有效利用农文旅融合的优势,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实现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构建一个完整的农业品牌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所长)

2024-08-13 张志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161.html 1 聚焦深加工,走好农产品品牌建设之路 66,1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