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教育

委员助力体教融合的重庆实践

本报记者 凌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13日   第 10 版)

暑假期间,体育场馆、健身中心、公园等地处处可见孩子们活跃的身影。为给孩子们营造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近日重庆市政协召开的“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监督性对口协商会上,委员们围绕“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在公共活动空间增加青少年运动或亲子运动设施”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早在今年4月至6月,重庆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围绕全市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体育课程一体化、青少年体育场馆设施升级、体校转型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专题,组织委员深入部分区县中小学进行深入调研,为开好协商会做足了“功课”。5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深化体教融合的目标任务,委员们对此倍感振奋和欣慰。

针对《方案》提出的实施体育场馆设施升级行动,重庆市政协委员、民盟渝北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左娅在协商建言时提出,除了科学制定整合改造升级整体规划,持续加强青少年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还要着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场馆形态重塑和功能重植,可利用居民小区和社区“金角银边”,多种形式灵活补充家门口举步可就的运动空间,扩大青少年健身阵地。

“各级各类体校是承载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基础阵地,也是我市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支撑。”作为奥运冠军,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李雪芮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新时代体校改革要以体教融合为突破口,从体育、教育、卫生等各领域,以及社会、家庭、个人等各层面,全面建立起共建共管的体育特色办校模式,积极拓展体育项目进校园,构建融场地、融资金、融管理、融课程、融师资、融赛事的“六融”体系,使其成为国家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石。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离不开各种必要的保障。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庆建说,首先应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确保政策高效实施。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机制,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加大经费投入,保障体教融合资金需求,并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关注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提升融合水平。

如何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市政协委员、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中级教练饶琅建议,要制定科学的体育课程标准,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建立健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她还表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体育教学效果时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委员们为体教融合发展加油“攒劲”,有关部门也鼓足了开展下一步工作“干劲”。重庆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体教融合政策标准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完善评估引导监督机制。继续加大工作统筹、协调和指导力度,推动多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机制,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工作专班的作用,增强工作实效。

重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也回应称,将聚焦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三大内涵,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在“教会”中育智,探索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在“勤练”中育体,体现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等特点;在“常赛”中育心,以班级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团为补充,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主题实践活动。

2024-08-13 本报记者 凌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165.html 1 委员助力体教融合的重庆实践 66,16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