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古老石阶上,一群少年正用稚嫩而洪亮的声音齐呼,声响穿透岁月的长廊。
40年前,同一份热忱。
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启社会集资修长城的先例。邓小平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为这一活动题词,激发了众多海内外中华儿女保护长城的热情。
长城文化,不仅体现在这一宏伟建筑本身,更蕴含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的旅游影响等各方面。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中殷殷嘱托道,“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
如何守护好万里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近日记者随北京市延庆区政协委员、北京八达岭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艳伟一同登上八达岭长城,寻找其中的答案。
提供多样化服务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翟艳伟表示,在提供文化服务、选择文化传播路径时,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讲好长城故事、传播长城文化,需采取多样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每个人的所行所想之中。”
如何进一步提供多样性的长城文化服务?或许,沉浸式文化体验是条出路。
2023年底,延庆推出了八达岭南线延长线“一个人的长城”“畅游通”“长城旅拍”等新产品,在北十二楼至南七楼常态化开放基础上,将八达岭南七楼至南十六楼半共计1245米进行修缮利用,以满足多样化游览长城需求
“一个人的长城”,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单人孤独之旅,而是指在这片相对未受现代文明过多侵扰的区域,使游客近距离感受长城的残缺之美,品味历史风霜雕琢下的独特韵味。
“游客通过触摸千年以来的断壁残垣,能进一步了解古人修建长城时的艰辛、抵御外侮时的决心,从而加深他们对长城文化的理解。”翟艳伟介绍,长城南线延长线在排除安全隐患,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实现开放。在文化讲解员的讲述中,从长城的建造工艺到军事防御,从抵御外敌的英勇事迹到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每一段历史故事都被生动呈现。同时,在户外徒步、长城旅拍、冥想活动等体验项目中,游客可以体验穿越千年的快感、现代与古朴的交融。
“我们在守护长城、传播长城文化的过程中,一直期盼着能打造好这一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让全国、全世界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我们所传递的长城文化内容与精神内涵。”翟艳伟讲道,“先辈构筑长城并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隔绝战争。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城是维护和平的纽带,是增进长城内外各民族交流的桥梁。千百年来,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融合,正是中华民族包容与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
打造长城IP
走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内,目光所及之处,充满古色古香却并不沉闷。
“整个街区采用灰色和旅游棕作为主色,在模拟古建筑形态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和国际化元素的雕琢和装饰,在古朴与时尚、中国化与国际化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和视觉冲击感。”翟艳伟表示,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元素相融合的街区设计,深受游客喜爱。
夜幕降临时,熠熠生辉的“长城巨龙”安静地盘踞在游客眼前。至今,夜长城项目开放已逾三载春秋,这不仅是八达岭长城延时开放的尝试,更是长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夜经济融合的生动实践。
以灯光为笔,让古老城墙在夜色中焕发新生。同时,以科技赋能,在600米的文化街区中,全息技术将长城IP如明小兵、锁钥公主等角色形象生动呈现,让游客在其中感受历史的温度。行进式的主题演出《梦回长城·八方来鹤》,更是将戚继光、孟姜女等历史人物以鲜活的形式带入游客视野,让游客在与角色扮演者的欢乐互动中领略长城文化的深厚底蕴。
近年来,八达岭文旅集团在不断探索如何打造长城文化IP的同时,也在积极营造国际化的文化氛围,以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对长城的关注和了解。
英文讲解服务的推出,为外国友人提供了更便捷的游览体验,中英版剧目《梦华长城》更是将长城2000年的历史文化浓缩于50分钟的精彩演绎中,通过舞蹈、音乐和杂技等形式,让外国友人感受到其中的独特魅力。“前段时间,我们还和来自俄罗斯的一流乐团共同打造了长城音乐会,出色的演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称赞。”
站在长城之上,翟艳伟对长城IP的国际化传播充满信心。“今年,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倡议活动发起40周年之际,希望通过举办不同的文化演艺活动、文化论坛等,不断推出新的文化产品,让长城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长城脚下,延庆区近年来矢志不渝保护长城,传承弘扬长城文化,依托长城资源,不断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旅游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翟艳伟表示,自长城夜游项目启动以来,游客的住宿需求显著增加,直接带动了周边村镇民宿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周边村镇如岔道村、石佛寺村、里炮村、石峡村等,带动一万间民宿入住,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与此同时,周边餐饮业也被带动起来。“游客来到长城,除了浏览之外,更希望感受长城脚下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们在打造民宿、特色餐饮外,还开发了系列非遗项目,组织开展研学活动等,不仅实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让当地的老百姓增收致富。”翟艳伟说道。
不仅如此,长城脚下的多个村庄依托现有长城资源,不断探索历史遗迹与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如石峡村以石峡峪堡关城遗址、葫芦井、烧窑厂等村里现存的遗迹为基础,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并融入文旅,正在着力打造“长城特色示范村”。据了解,延庆区还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培育长城沿线“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网红路边网红村”等乡村振兴品牌,促进长城遗产转化为产业发展资源。
放眼延庆全区,一座座和美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跃然于眼前。而这份“新画卷”,与延庆儿女多年来对长城的保护、对长城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
风雨兼程四十年,爱祖国、爱长城的信念随着“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的开展深深地刻进了每一代人的心中,也成为了翟艳伟多年来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长城工作者,也作为一名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延庆人,我会带着对长城的热爱,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履职,策划出一系列优秀的文旅产品,让长城文化能看得见、摸得着,真正走进每个游客的内心。”她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