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特别是民族地区,历史性地摆脱了绝对贫困,各民族携手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保持了长期稳定、持续稳定、全面稳定。“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大势,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愿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随着民族工作内涵和外延的深刻变化,民族工作在中华民族主体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发重要。因此,在民族工作中必须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铸牢主线进一步落实落细落深。
一是要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下更大功夫。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规律,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在逻辑,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更加宽广的前进方向。这一原创性重大论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是党的宗旨性质在民族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具有空前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我们一定要下更大功夫,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要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我们要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管肚子”与“管脑子”,统筹局部与整体,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三是要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下更大功夫。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历史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续深入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四是要在深入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上下更大功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丰富载体平台、营造环境条件,把人口的自然流动、自在融居、自由交流,引导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的自觉的“三交”上来,使各族群众更加自觉地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体”,更加自觉地建设共同体,更加坚定地捍卫共同体。
五是要在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上下更大功夫。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自身职责职能,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大力优化民族学二级学科,充分发挥四部委基地作用,不断加大有组织科研力度,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