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民族宗教

会把各族百姓的“致富经”讲得更好

本报记者 李寅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2日   第 08 版)

“大家好,我是马铃薯,艺名洋芋,老家是宁夏固原西吉马莲乡。在当地乡亲们眼里,我是早熟的宝宝!我们这里地势平坦、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相对充足,所以我成熟得超快,但营养价值超高……我还是固原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因为有了我,各族群众团结一致,发展经济的信心更足了……”近日,本报融媒体推出的一则短视频作品引起广大网友的点赞,视频中,一个可爱的大土豆以动画的方式自我介绍,也带出了西吉县马莲乡各族群众的“土豆致富经”。

在马莲乡的田野边,当52岁的农民苏发强介绍起土豆时,也是与视频中的大土豆口吻一致:“我们的土豆口感软糯香甜、营养高,因为成熟早、上市早,基本供不应求,价格也比普通土豆贵。种植户都富裕起来了!”

“五个土豆棚收入4万元,七亩苞谷地收入7000元,儿子外出打工收入3万元,爱人打工收入1万多元,还有一些蔬菜大棚……”苏发强扳着指头细数家中一年的收入,也在无意中露出了手腕上的品牌手表。

10年前,苏发强家里还远不是这样子。他说,原来的农业都是传统作物,产量低,且靠天吃饭,百姓生活贫困。当年弟弟考上大学,家里穷得交不起学费。那时候全家年收入有一两万元就不错了,根本不敢想象日子能过成现在的样子。

马莲乡党委书记张志高介绍,早熟马铃薯的种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帮助各民族百姓增收,最大的成效始于2022年。那一年,马莲乡早熟马铃薯基地实施了“设施农业日光大拱棚以工代赈”项目,建成日光拱棚260座,并配套相应灌溉设施,解决了村民自建零星拱棚进行种植早熟马铃薯的弊端,形成产业规模,使早熟马铃薯年产量达80万公斤。

日光大拱棚采取多茬种植方式,头茬种植早熟马铃薯,因其上市早于普通马铃薯3个月,加上口感独特、块大质优、皮薄易剥、香甜软糯以及营养成分高而广受消费者喜爱;第二茬、第三茬由承包农户自主种植蔬菜。通过“春提前、秋延后、冬不闲”的多茬种植,平均每棚年创收可达2万余元。

据了解,该项目受益农户119户500人,户均增收4.37万元,人均增收1.04万元。如今,早熟马铃薯已成为马莲乡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有力推动了当地生态农业高效发展、拓宽了各民族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有网店吗?线上销售吗?”有记者问。

“不用线上销售,线下就卖完了!”苏发强自豪地回答。

“我们的马铃薯受到所有消费者的好评,虽然价格高,但是不愁卖。”张志高笑着说,全乡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产业发展探索出“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理念,用土豆唱响了新时代的“致富经”。

2024-08-22 本报记者 李寅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633.html 1 会把各族百姓的“致富经”讲得更好 66,63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