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乡村蝶变引客来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佳琪 李玉祯 徐康辉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9日   第 01 版)

一梳长发黑又亮,梳妆打扮为情郎。

二梳长发粗又亮,夫妻恩爱情意长。

……

8月27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八桂大地展新颜”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瑶族歌曲《长发谣》从黄洛瑶寨的吊脚楼里传出,观众纷纷围坐舞台两侧欣赏。

相隔半个小时车程,在有着壮美梯田的大寨村,雨后初晴,缆车繁忙,“千层天梯上云端”的美景一览无余。

过去这里有民谣“龙胜上来一条河,最苦最穷是黄洛。红薯捞着糙米煮,好比蚊虫扒树脚。”现在旅游业的多元发展和共建共享让穷乡僻壤变成了风景胜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生活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龙胜红瑶服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潘继凤梳着红瑶妇女标志性的盘发出现在记者眼前,刚结束舞台表演的她脸上还挂着笑容。“原来生活只靠种田,现在我们可以参加舞蹈队演出拿报酬,做特色绣品,办民宿。收入比以前大概翻了两倍。”抬手指向街边的房子,她说,“原来村里普遍是两层楼,现在家家户户都能盖起三层楼了。”

在潘继凤的记忆里,原来村里的年轻姑娘不爱学刺绣,现在游客多了,大家都想绣得更好,穿得更美。“每天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我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民族文化继承好、弘扬好,改变悄然发生了。”

据了解,龙脊梯田景区占地面积超70平方公里,连片梯田面积超1万亩。其中包含六个行政村,共8000多人口,主要居住着壮族和瑶族群众,不同的村寨景观和民俗各有特点。

在拥有梯田最佳观赏点位的大寨村,民宿餐饮发展同样火热。2012年从深圳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潘德雄眼看着村里的砂石路变成硬化路,自己店里的客人多起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选择回乡不后悔。”他说。

现在的大寨村村民用梯田、民族村寨等资源入股,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梯田景区,大家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收入年年攀升。“收入少的一年挣一二十万,多的高达百万。”潘德雄表示,“家里吃穿都不愁了。”

有了梯田风景,才有人气长红。“种田就是种风景”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寨村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了。大寨村党支部原书记潘保玉早年间带领村民将40万棵杉树苗种到了各个山头。如今远眺绿荫成海,稻田葱郁,游客无不醉心于此,惊叹连连。

有件事潘保玉一直记在心里。“大寨村在2008年以前没有出过大学生。但那一年,在各方努力下,村里出了4个大学生。”潘保玉的眼眶红了,他说自己当时也深受感动,写了一句话激励身边人——用心耕耘梯田希望,用爱关注瑶家学者。直到今天,大寨村重视学生教育工作也是做得实打实。他说,“我们拿出集体收入的3%来帮助学生读书。小孩子成绩优秀的可以在村里领奖学金,对老师也有奖励。”

2024-08-29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佳琪 李玉祯 徐康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907.html 1 乡村蝶变引客来 66,90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