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推动香港构建“双循环”跨境物流中心 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 林建岳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9日   第 01 版)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规划了国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且为香港未来发展立牌指路。纵观《决定》全文,关于香港工作的论述放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这个部分,更凸显了香港在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当中角色关键,任务吃重。香港各界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香港在国家高水平开放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决定》就对外开放作了专门部署,涉及扩大制度型开放、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等,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中国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构建跨境物流中心对于国家进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战略意义。香港应该充分发挥作为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重要衔接点的独特优势,建立全球供应链服务集聚区。同时,打造港珠澳横琴物流生态圈,实现港珠澳三地跨境物流“同城化”,以发挥协同效应。

发挥优势,香港构建全球供应链服务集聚区

中国当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电商市场。在国家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商业不但需要“内循环”的物流枢纽,更需要一个与“内循环”相连接的“外循环”跨境物流中心,以联通国内和国际资源,香港是发挥“外循环”支点作用的最佳地点。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对于巩固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至关重要。《决定》要求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香港应该发挥好这三大中心的优势,把握跨境电商市场的庞大机遇,建立全球供应链服务集聚区,并以此为跨境物流中心,构建跨国供应链管理平台和“双循环”产业互联网交流平台。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1年底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北部都会区与深圳相邻,计划修建的港深西部跨境铁路将连接北部都会区至前海。根据特区政府规划,北部都会区预留37公顷土地作现代物流发展,首阶段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作为试点,建设现代物流区,目标将香港打造成以高价值货物和电商市场为主的国际智慧物流枢纽。香港可以在北部都会区内的物流用地中打造一个全球供应链服务集聚区。构建以集聚区为基地的跨境物流中心,可发挥五方面的功能:

一是在区内提供土地、税务等优惠支持政策,争取更多内地及国际优质供应链服务企业落户。近年不少国际企业先后进驻香港,例如DHL中亚区枢纽中心已经完成扩建工程,货物处理能力提升五成,达至每年106万公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物流公司菜鸟网络牵头的合资公司,亦于香港国际机场兴建高端物流中心并已投入运作。香港应进一步发挥北部都会区的地理、制度及规划上的优势,打造一个聚集全球供应链服务集聚区,区内不但有完善的产业配套,更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吸纳更多海内外企业进驻,形成一个物流的生态圈。

二是大力扶持初创企业、中小企业推动供应链服务创新。香港特区政府应在全球供应链服务集聚区为私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援,包括融资、基金、土地等支持;同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补优势,整合湾区科研能力、人才供给、融资条件、土地供应、产业配套、国际交往、水运陆运海运等优势,培养更多供应链服务创新的“独角兽”企业。

三是发挥香港专业服务优势,助力发展内地跨境进口商品基地。香港贸易中心的一大优势,在于成熟的专业服务,不论进口、出口或转口贸易,都涉及各种专业服务的需求,包括法律、会计、投资、保险、航运,以至商业策略、翻译等。在北部都会区内建立全球供应链服务集聚区,将可为香港的物流业注入更大动力,香港的专业服务、联通世界优势也可得到进一步发挥,助力发展内地跨境进口商品基地,为香港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是建设跨国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内地产品出口提供认证增值服务。《决定》强调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香港拥有健全的认证制度及良好的国际声誉,可为内地企业提供独立第三方的专业质量认证及产品测试服务,既提高海外及本地买家对内地产品的信心,也提升产品的销售价值。通过市场推广、贸易融资、出口保障等服务,为内地产业链提供全方位支援,将香港建构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这可进一步吸引来自传统行业的内外企业来港进驻北部都会区,设立地区总部或建立科研中心和微工厂等,协助它们以香港作为走出去的“跳板”,开拓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内的海外市场,强化香港在跨国供应链中的领先地位。

五是建设“双循环”产业互联网交流平台,为内地和国际企业提供各种跨境业务。据专家测算,构建生产性产业互联网交流平台,可以带来数以千亿元的经济增长。香港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吸引内地省区市到香港进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并鼓励香港生产性服务企业到内地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合作,既推动内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为港资和外资制造业到内地发展提供所需的商务专业服务,做大做强香港的专业服务中心,加强香港国际信息中心、项目对接中心的地位。

把握机遇,打造港珠澳横琴物流生态圈

《决定》要求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指明了大湾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随着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基建以及粤港澳物流园项目的落成,港珠澳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快,以珠海为首的珠江西岸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地区分拨中心”,是香港以及其他大湾区城市的物流业后勤基地。现时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已经发挥了24小时通关和连通港澳机场的优势,所发出的跨境电商包裹到港澳地区一日达、全球7日达。作为珠海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粤港澳物流园,更与澳门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形成了较强的协同效应。

近年跨境电商产业在大湾区发展一日千里,众多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已落户大湾区。面对跨境电商对于物流、专业服务、资金融通等越来越多的一系列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发挥香港、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优势,共同打造港珠澳横琴物流生态圈,既可实现港珠澳三地跨境物流“同城化”,亦能够与香港的“双循环”跨境物流中心形成协同效应。具体来说,有以下好处:

一是有利于加强香港、前海、珠海、横琴自贸区的经济融合。发展跨境物流等相关产业上,应该树立港珠澳横琴物流生态圈思维,不只以一城的眼光看待物流业发展,而是四地携手共同打造一个物流生态圈,规划各地的物流项目建设,发挥香港、前海的金融、专业服务,用好珠海的物流基建,发挥横琴保税区等制度优势,深化四地的物流、人流、资金流联通,协调打造港珠澳货物中转港和辐射珠西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的独特优势。以跨境物流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可以将“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连接内地大西南地区、促进国家东西部协作的经贸新通道。四地应采取更积极政策,吸引更多外地企业和货源经大桥开展跨境运输,以粤港澳物流园等重要载体为依托,发挥香港国际航运枢纽优势,打造服务珠江西岸的制造业供应链中心和连接港澳的国际物流组织中枢。

三是有利于加强四地的货主、船公司以及金融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四地深入开展包括码头业务、金融物流、股权合作等在内的各种合作,为共建港珠澳横琴物流生态圈提供各项项目,也为港澳的资金、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四是有利于优化贸易环境,降低跨境物流成本,争取港澳地区一日送达。实现港珠澳三地跨境物流“同城化”,需要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目前三地跨境物流的成本仍然高昂,有待“完善流通体制,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口岸查验设施、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基础平台、电子口岸应用系统以及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动口岸通关模式创新,实现跨境物流港澳地区一日送达。

深化合作,扩建粤港跨境冷链联运基地

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的重要内容。发展智慧航运、绿色航运以及相关的专业服务,都是香港空运的着力方向。自2023年4月试行以来,位于东莞的“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物流枢纽。东莞物流园将香港机场的货运服务延伸至东莞,连通大湾区,实现了高效的跨境物流运作,来自大湾区的货物在东莞物流园进行安检、打板包装等多项工序完成后,可以直接从海路运往香港机场的停机坪禁区,再直接装上飞机发运到全球机场。这一模式大幅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而且有效地减省成本,更充分发挥了香港国际机场的空运中转角色作用。

粤港两地应进一步合作,扩建粤港跨境冷链联运基地。首先是在东莞临时物流园现址附近设立冷库设施,并推行先导计划,让冰鲜货品从香港机场直接循海路运往东莞清关,再进入内地市场,而货品在进入内地时可获减免关税,以进一步善用机场三跑道的容量和优势;同时,在珠江西岸(如珠海)设立另一个物流园和冷库设施,进一步便利新鲜食品经香港转口,充分发挥香港国际机场的空运中转角色作用,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空和物流枢纽的优势地位。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香港转口食品的检验机制,发挥香港物流优势,满足内地需求,也值得重视。内地应将更多低风险生鲜产品纳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进一步善用港珠澳大桥和其他口岸设施进行生鲜食品双向运输;设立香港预检进口内地食品的“绿色通道”;善用“湾区标准”,减少中转食品的检验要求等,更好地发挥与“双循环”跨境物流中心的协同效应。

2024-08-29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 林建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909.html 1 推动香港构建“双循环”跨境物流中心 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66,9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