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调查研究

大海潮涌

本报记者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04日   第 04 版)

孩童在沙滩上嬉戏,情侣在夕阳下漫步,海鸥在空中翱翔,人们的笑脸映衬着湛蓝的天空……盛夏时节,漫步在绵延的海滩旁,耳畔是海浪轻拍岸边的声音,眼前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一组组数据,有力说明了美丽海湾背后的建设成就——2023年,山东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5.6%,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水清滩净”已经成为常景常态。

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地33处,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95万公顷,滨海湿地保有量超过18万公顷;

出台全国首部陆海统筹的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建设人工鱼礁区260余处,增殖放流各类苗种950亿单位;

高质量完成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139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第一位,创建12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潜式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网箱“深蓝1号”成功收获三文鱼,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海走向深蓝;

在全国率先建立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2021年以来共向沿海各市拨付资金3亿余元,为各地治海护海、建设美丽海湾提供资金保障;

研发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一号”,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每年产出3700吨大黄鱼;

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海洋微塑料筛选培育微生物,3天即可完成微塑料降解……

在保护中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山东的做法,可圈可点。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才是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

海洋是蔚蓝的宝藏,它用无边无际的深邃包裹着地球的脊梁,如同一位默默奉献的母亲,滋养着无数生命。在这片广袤的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无尽的矿产宝藏。

面对海洋,我们应以谦卑的态度,尊重它的规律,保护它的生态。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如同一对舞者,在相互呼应中展现出优雅的身姿。科技的发展为海洋的利用打开了新的大门。

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进步,我们不仅能探索海底的矿藏,更能了解和保护微妙的生态系统。仿佛是与海洋对话,以科学为笔,描绘出一幅和谐美丽的蓝图。

借助科技的力量,人类可以开发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中保护,便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相结合,形成以海洋生态为根基的全新理念。

保护海洋并不仅仅依靠技术和政策的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海洋保护需要每一个人的觉醒与行动,让我们像海浪一样,汇聚成势,形成保护海洋的磅礴力量。只有每个人都来参与,才能让这片蓝色的宝藏焕发出新的生机。

海畔,凝视那波光粼粼的海面,脑海中闪现出曾经的美好画面: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欢腾嬉戏的海鱼,悠然自得的海龟……心畔,激情涌动,似乎有一匹马,啸啸嘶鸣……

在蔚蓝的大海旁,我深深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山东人民建设生态文明、守护海洋家园的意志。那是来自于人心的温暖,是为了蓝天碧海而共同努力的决心!

2024-09-04 本报记者 高志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207.html 1 大海潮涌 67,20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