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健康

让“老有所养”幸福成色更足

卢长林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04日   第 10 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出重点部署,提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正是针对当下我国养老服务突出问题所作出的关键选择。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也提到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相关问题,明确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因此,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当下之需,要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内涵,满足我国老年群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比15.4%,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人口增长较快,2013~2023年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近8%,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近7%,与上个10年相比,上升分别增加了2.6%和2.9%,形势严峻。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随之带来的是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化,逐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三合一模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多个数据和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倾向于居家社区养老。

目前,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但与居民对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相比,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还有待提升、供给质效也需进一步增强。

当下,我国养老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养老服务观念滞后。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城乡地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群传统观念较重,觉得养老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不愿意接受新的务实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完善。规范的法律法规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有部分涉及养老的相关内容,但整体养老服务体系欠缺法律法规和监督问责机制,养老机构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相关执法力度和落实力度存在欠缺。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待遇有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保险待遇明显优于其他欠发达地区。

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和服务内涵局限。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服务机构没有提供或无法满足,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又不愿使用与接受,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并存。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各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不均衡,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较规范的社区服务站、社区康养驿站等养老服务平台,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缺乏养老服务设施。

社会养老服务增长缓慢。社会养老服务的增量与实际需求不适应,养老供给不足的问题较严重。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长期卧床、失能和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尚未构建多层次的有温度、便捷和共享的养老服务。另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不实用等诸多现实问题。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与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各项设施建设的投入内涵相比,我国对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和专业管理人员的投入和关注有待有效提升,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其服务质量不高,不能与我国现有服务内涵相匹配。而且,服务队伍和人员缺乏完整的专业培训,专业水平素养参差也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增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医养结合专业化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医养结合是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大幅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国医养结合尚处初始阶段,缺少以社区为基础的多元化养老服务,入住机构的老年人不仅看病难,也缺少专业医务人员的长程疾病管理。

此外,大多数一般性养老机构也会因缺乏医疗条件或出于规避医疗风险等考量,只接收相对健康和单一疾病的老年人,不接纳需要特殊照护和医疗服务的多重疾病的老年人,养老服务很难实现对老年人群的全覆盖。如此,严重阻碍了我国医养结合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构建进程。

破解这些难题,需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社区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具体而言,包括:

构建积极老龄化理念。应积极引导老年群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养老服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建设中。国家和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养老服务对民生福祉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同时,还应重视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其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融入感(再就业),激发我国老年人群再创新活力。

统筹构建我国普惠性的养老服务体系,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长远科学规划养老服务机构的合理内涵;按照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配建要求,因地制宜确立设施布局和建设改造;通过新型适老化养老服务设施构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多维度养老服务;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配建养老服务的同步化方略,明确我国养老服务建设的刚性需求。

完善我国养老服务载体。积极整合我国养老服务资源,加强载体建设,推动居家社区养老的社会化建设。

制定政策和拓宽融资。鼓励扶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开设层次不同和差异化的养老机构,丰富社会资本参与的多路径模式,探索我国特色的温馨、快乐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

整合资源发展居家社区养老。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以解决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时间和空间为重点,整合良性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投入。

开展老龄化宣教和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退出、激励机制,制定完善养老机构管理规范。加强我国养老队伍建设,打破社会偏见与歧视,把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到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目标,扩大相关产业的基础力量。

继续探索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养老服务的本质与方向,规模大的养老机构应引进医院诊疗模式暨健康城模式,开展全面的医疗服务。合理利用综合内涵有效服务养老内涵,增进医养结合的经济效益不断优化,扩大医养结合的社会影响力,实现我国养老服务的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为我国广大老年人的健康谋福祉。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2024-09-04 卢长林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232.html 1 让“老有所养”幸福成色更足 67,2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