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副刊

包天笑首创“余兴”

郝增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04日   第 11 版)

谈及报纸副刊,要追溯到清朝末年中国报业的开端。

中国创办最早的华文报纸,是在上海由英国人出资的《申报》和美国人出资的《新闻报》。当时印刷用的新闻纸张,是白光纸单面印刷,其版面仅有一大张。刊载的大多是上谕、宫门抄和本埠新闻,此外就是各类洋行的广告。

1898年5月汪康年、汪饴年兄弟在上海创办了《中外日报》,成为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报纸,创造性地实行了双面印刷,“版面分栏、新闻分类”的编辑方法,日出对开4版,使报纸的版式和容量前进了一大步。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不刊载诗歌、小说之类的文艺作品。1904年由康有为、梁启超参股,狄楚青任总经理的《时报》在上海创刊,首开刊登诗话、笔记、杂文、小说等文艺性作品,被誉为报业的创举。如狄楚青所著的《平等阁笔记》《平等阁诗话》,就是先在《时报》上刊载,后由书局出版发行的。

但《时报》上刊载的小说、诗话、笔记等体裁的作品,都是排在论说、新闻之后,并没有一个系统规范的版面。1906年,包天笑先生从山东青州府中学堂监督之职上卸任,应狄楚青之邀,南下上海进入《时报》馆,主编外埠新闻的同时,亦用“秋星阁”“钏影楼”“天笑”等笔名创作小说和翻译日文小说。后来随着投稿量的增多,很多优秀的文艺性稿件弃之不用甚为可惜,包天笑先生向狄楚青建议:在新闻和论说之外,另开一栏目,专门刊登小品文、趣味轶事、诗词诗话、漫画幽默、戏曲评论等消遣性文字。此建议得到了狄楚青及报馆同仁的一致赞同,经狄楚青首肯此栏目遂取名“余兴”。

“余兴”一出,立刻吸引了不少文人学子,大家纷纷投稿。“余兴”一时五光十彩,落英缤纷,矜奇逗巧之文、讽刺俚曲歌词、游戏诙谐短章可谓层出不穷,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范烟桥、周痩鹃、毕倚虹等名家,都是这一时期“余兴”上发展起来的。

当时的报纸,除小说作品外,所刊登的文章都属消遣性质,皆不付稿酬,完全出于作者的一厢情愿。但《时报》的编辑,体谅作者的甘苦,便给予作者一些购书优待券,可以定期到《时报》馆开办的“有正书局”里选购图书。

一花引来万花开,随后各报亦纷纷效仿。《申报》开辟了副刊“自由谈”,我们所熟悉的鲁迅先生的许多杂文名篇,就是在“自由谈”上发表的。《新闻报》自不甘落后,副刊名为“快活林”。当时比较知名的副刊还有邵力子先生主笔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等等。《神州日报》在余大雄接手时,销路仅有几百份,他便别出心裁,又创办了一份《神州日报》的附报,三日出一期,取名《晶报》,属于副刊性质。专门刊登社会新闻、名人轶事,凡大报不愿或不敢登载的一些涉及要人隐私的文稿,它可以大胆地刊登出来,故而特别畅销。当年首倡副刊“余兴”的包天笑先生晚年的回忆录——《钏影楼回忆录》,就是在香港的《晶报》上连载后,由大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2024-09-04 郝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236.html 1 包天笑首创“余兴” 67,2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