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中山路,半部厦门史。”厦门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是厦门保留较完整的近代历史风貌片区,素有“厦门的文脉”“厦门商业活化石”之称。但曾几何时,中山路出现了商业业态过于简单、低端;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传统特色减弱;闽南民俗风情活化传承有待提升等问题。从百年老街到国家级“城市客厅”,中山路的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离不开思明区政协委员们的持续助力。
近年来,苏枫红、王萍、蔡滢等区政协委员分别提交了《关于优化中山路提升改造凸显“侨文化”特色的建议》《打造街头特色文化景观 重塑中山路人文氛围》《保留特色活化记忆 助力百年中山路蝶变》等数十件提案,提出做好整体业态规划、提升商业品质;科学推动老字号发展;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实现景区联动;鼓励街头艺人持证表演、形成街头文化聚集等建议。
建议大部分得到提案承办单位区文旅局、中华街道的采纳。相关单位整合厦门本地现有老字号、非遗品牌资源,打造国潮文化特色商业街,形成早、中、晚不夜城经营链。在中山路植入与周边氛围协调的文化、体育项目,闽南语歌曲演唱、非遗扎染、非遗棕编、南音等多组街头艺人表演和年轻人喜爱的田径街头巡回赛、篮球赛轮番登场,成为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在区政协副主席梁黎虹带领下,政协中华街道联络组多次组织委员调研中山路及周边街巷、走访“城记·中山路”展厅等景点,主动担当、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政协资源优势,助力中山路片区蓬勃发展。现在的“城记·中山路”已成为热门IP,与江夏堂、鹭江宾馆等中山路文旅商融合的场景连点成面,支起“城市文化记忆点”。
当前正是厦门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时期。“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在传承保护利用中交织融合,才能升腾出烟火气和地域风情特色。”陈燕茹等委员进一步建议,把中山路片区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纳入社科文化研究领域,全面系统地研究华侨、台胞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利用历史风貌建筑培育本地文创产业,开展非遗技艺展演、沉浸式互动小剧场、茶文化演艺等体验活动,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将历史文化街区所蕴藏的丰富人文资源融合在城市肌理中,打造“体现老厦门生活样本”的文旅商开放式街区,让厦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相得益彰。